抗震救灾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创新性教育研究
——以北川为例

2020-12-08 01:11许向东
山西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北川关怀思政

许向东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2008年5月12日四川北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当地震发生之后,广大人民群众都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行列中,希望能够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具体来说是万众一心、以人为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注重将抗震救灾精神纳入其中,以此更好的发挥思政课教学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北川抗震救灾精神的价值

(一)体现以人为本

在北川抗震救灾中更多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自然灾害面前,体会到生命的渺小,同时也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是放在首位的,生命是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地震发生以后,党和国家也给予一定的重视,发出最高指令,将人的生命放在首要的位置,第一位就是救人,只要有希望就不言放弃。消防队员、医生、护士等都不顾自己的安危,挖废墟,不分昼夜的进行工作救人。高校学生在地震中也积极地投身于抗震救灾中,尽自己所能为灾区人民提供帮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发挥模范作用

在北川抗震救灾中更多的体现出模范作用,党和国家相关领导人都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对全国人民形成鼓舞的气势,形成极强的凝聚力,强化抗震救灾的信心。高校的领导干部也率先捐款、献血等。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形成抗震救灾的氛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抗震救灾的顺利实施。

(三)体现团结精神

在北川抗震救灾中更多的能够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对优良传统进行发扬。当地震发生以后,党员领导、干部群众、消防员队伍、医护人员、师生等都是相互团结合作,为抗震救灾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以此为抗震救灾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在抗震救灾中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团结意识的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完善。

(四)奉献、互助

在北川抗震救灾中体现出奉献、互助的精神,出现了大量的志愿者,活跃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这些志愿者能够帮助受灾人民,对受伤群众进行医护,到偏远山区进行送医送药,对相关的防疫知识进行宣传,从废墟中对伤员进行救治,对受伤群众进行心理疏导。正是这些志愿者以坚强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进行抗震救灾,志愿者利用自身特长及实际情况,成为抗震救灾的主要力量,体现出奉献与互助。

二、抗震救灾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创新性教育路径

(一)强化党的领导

在北川抗震救灾中,党领导的各级干部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以负责任的方式开展抗震救灾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民众的信心。此外,要注重发挥其中的领导作用,抗震救灾当中要能够发挥党员在其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注重将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落实,发挥党的引领激励作用,引领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抗震救灾的行列当中。高校思政教学中可以将抗震救灾精神融入其中,要能够积极发挥党员的作用,通过捐钱、捐物并引领大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参与到其他的救灾活动当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精神方面的影响和渗透,以此完善学生的精神理念,并将其落实到最终的行为中。

(二)强化爱国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高校思政教学中将抗震救灾精神融入其中要能够发挥爱国和集体主义教育的作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对于爱国和集体主义的教育相对乏味,属于教条、机械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枯燥乏味,学生并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其中的教学内容。在抗震救灾中全社会充分发挥自身力量,动员多民族,发挥集体的力量,能够让大学生感受到爱国热情并受到熏陶。在大地震发生以后,广大群众都参与到抗震救灾行列中,都希望能够尽一份力,在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捐款、捐物的场景,这无不展现出灾难面前人们的爱国和集体主义情怀。高校思政教育中要能够将在抗震救灾当中出现的典型事件作为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产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在这些抗震救灾的英雄人物中发现人性的闪光点,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道德的启迪,学生也会更加注重完善自身的爱国和集体主义情怀,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将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强化自身的责任感,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强化道德教育

将抗震救灾精神纳入高校思政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体验教育,在以往教育教学中仅仅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机械灌输,很少能够意识到进行情感和体验方面的教学,最终导致不能很好的发挥道德教育的效果,失去了思政教学的魅力,学生也不能意识到思政教学的价值。在救灾相关活动当中可以让学生自发的组织进行捐款捐物,可以充当志愿者到灾区进行救助,送医送药,提供心理辅导等。让学生在实践当中,能够更好地体验集体、爱国等理念的内涵,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激发学生对于公益事业的热情,从中更好的体验道德的本质是进行实践。高校思政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道德体验中进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习得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在亲自体验中对学生的道德理念进行完善,以此更好的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四)强化人文关怀教育

抗震救灾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创新性教育当中,要能够将人文关怀纳入其中。将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渗透,就是要能够注重将人放在主体的位置,进行人文关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非理性的情感教育。是对人们基本生存、尊严以及人性等方面的关怀、肯定,更加关注人自身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要能够做到对人的关心,以此达到促进人的发展。在抗震救灾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要能够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在灾难面前无论需要什么代价都需要将人放在主要的位置,对受灾群众进行妥当安置,尽可能的对灾区的灾情进行抑制,从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要能够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入到高校思政教学中,在思政教学中要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存在的差异进行体现,在内容上尽可能的将人文关怀渗透其中,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也为学生营造适宜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更好的发挥思政教学自身的作用,也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三、结语

高校思政教学中要能够将抗震救灾精神融入其中,在抗震救灾精神中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渗透,将人的利益以及生命放在首位,更多的体现出模范的引领作用,党和国家相关领导人都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从而对全国人民都形成鼓舞的气势,形成一股凝聚力和感召力。在抗震救灾精神中也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的力量,在灾难面前广大群众更加懂得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党的领导干部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以负责任的方式开展抗震救灾工作,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促进抗震救灾工作的落实,提升大众在灾难面前战胜困难的信心。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认识到道德力量在思政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高校思政教学中将抗震救灾精神进行落实,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投入,从而更好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北川关怀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2020中国·北川禹羌国际雕塑大赛启动仪式在北川举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北川的味道(四题)
北川让梦想飞得更高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