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晓平
山西省吕梁经济管理学校,山西 吕梁 033000
中职的学生普遍年龄不大,受教育程度不高,再加上社会家庭等方面对于中职学生的期望值不高,这些方面都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导致很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够积极主动,心理上有很多消极的想法,觉得以后就是学个技术找个工作,能够养家糊口就可以了,不能够为自己的以后做更合理更全面的人生和职业规划[1]。所以心理学的课程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学生当下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早的心理干预。
中职的学生普遍年龄偏小,受教育的程度不高,而且从现实来看大部分的中职学生都是因为文化课成绩差,无望上大学才上的中职院校,家长对于学生的期望值不高,觉得能够学习个一技之长,将来可以找个糊口的工作就可以了。其实不单单是家长,甚至于整个社会,对于中职学生的认知都是这样的。中职学生普遍年龄较小,身心都处在不成熟的时期,容易受到外界言论的影响,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那么在各个方面的学习和接受上都会有消极和被动的心理,更有甚者,会产生厌学的心态。
其实,从当下的情况来看,不仅仅是学生,甚至是学校方面对于心理学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都是不够的,教育资源、心理学课时的安排、匹配的心理学课程教材等等方面都是有很大缺口的,很多的院校在前期的规划和设想中,把心理学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不是这样的,大部分的院校还是重实践轻理论的,所以这门课程从教育的实施阶段就被忽略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算学校安排了心理教学这门课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本身的学习动机就不是为了提升自己,只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在学生看来这门课程并不能真正地让人掌握什么实际操作中用到的东西,那么这门心理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就更是无用的。
很多院校对于心理教学的重视其实是纸上谈兵,各个方面的设施资源都没有落实到位。心理教学这门课程,需要专业的心理学老师,需要与课程匹配的课堂教材,需要实施教学的场所等等,只有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的教育资源,才能够正常地开展教学,引起学生和教师双方的重视。当下中职院校中,真正能够提供完整的教学资源的院校并不多,有些把心理教学的重点放在心理咨询上,只针对主动来咨询的学生,无法普及到所有学生,且开展工作的地方只有一间咨询室,完全谈不上是心理教学。
由于根源上对于心理教学课程的不重视,所以匹配的老师也是五花八门,从事各个职业的都有,有的甚至是退休教师,这样开展出来的教学活动无法谈质量。且针对心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没有一个合理的监管,又没有一个可参考的科学的评估标准。有些学校把接待的来访人数作为一个评估的标准,这是非常粗暴不可取的[2]。
利用起学生对于网络的兴趣,从网络大环境中选取有引导作用的图片、视频、音频等等,来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阶段是人生的起步,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不要放弃自己,不要轻易给自己设限。
心理教学被学生定义为没有实用性的课程,如果课堂上的教学再照本宣科,枯燥泛味的话学生肯定就更不愿意学习了。所以要充分地利用互联网,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达到兴趣吸引,使学生由被动排斥变为主动参与。
互联网的发展让每个人都拥有了发言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人与人的沟通的频率。合理地利用起这一点,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有机会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甚至是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向老师寻求心理上的帮助,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使害羞的、自卑的、不敢发言的同学在网络上向老师敞开心扉,以接受老师专业的心理干预。
综上,在中职院校的心理教育中,网络大环境提供了一个更为便利的平台,通过对网络的合理利用,能够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但是当下教育对于网络的利用还处在一个初步探索阶段,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