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
(苏州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实验中心,江苏 苏州 215011)
2017年底,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课程的育人作用。
当前,全国各地高校纷纷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探索,力图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育人的有机统一,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提高教育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实验教学通过水泥、混凝土、钢筋、沥青等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实验方法和合格性评定准则,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土木工程材料种类繁多,涉及知识面广,记忆内容较多,大部分知识点相关性不大,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多为常见材料,新颖性不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同时,试件养护时间长,限于实验条件、组织管理等因素,部分实验学生无法全程参与体验。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验指导教师是关键。高校应积极强化实验指导教师的育人意识,加强其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组织开展交流培训活动,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共同开展全方位育人教育模式。
专业实验实践课程体系,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在实验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让其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创新教学模式,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指导教师在实验前让学生自行进行团队分工,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培养他们团结写作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在实验过程中,讲清楚实验细节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让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培养他们严谨客观的工匠精神;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仪器及卫生整理,培养学生做事有始有终的品质和施工安全意识。
我国于2016年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正式缔约成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众多建筑建设单位必然要走出国门,为他国做工程项目,就必须要对标国际工程标准。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和工程伦理,在工程实践中熟知并恪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坚决履行义务。以《土木工程材料》实验中的钢材实验为例,实验指导教师可以结合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介绍钢材在基建方面的应用和上一代土建人严谨的工程伦理意识,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实验仪器的新进与否是衡量实验室水平的要中因素之一,也是教学质量能否紧跟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实验指导教师应关注行业动态,及时了解实验仪器的更新,引导学生参与设备更新改造,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使学生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目前高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可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如混凝土养护等耗时时间长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课后自行开展,使学生真正完成整个实验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
新型的建筑工程材料将有助于工程成本控制,提升工程质量,造就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是全球已建最长跨海大桥,是我国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其建设过程中,为使桥体更牢固,港珠澳大桥所采用的高性能绳索是目前世界上强质比最高的纤维,创造了世界记录。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国风范,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增强了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提升了民族自豪感,感召同学们认真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人才培养质量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第一标准,建立科学课程思政建设考评体系。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成效作为教师考评奖励提拔重要标准,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教育部门加强政策协调配套,积极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全面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统筹高校教育改革资金,保障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增加了价值内涵和导向,仍需结合专业特点,不断实践与探索课程思政元素,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专业实践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步协调,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真正实现以课程思政建设引领全方位育人,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