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顺海国有林场,贵州 贵阳 550000)
我国土地辽阔,人数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并且仍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如果想要解决生态资源快速流失甚至枯竭的问题,必须坚持可持续战略。而在林业管理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便是病虫害问题,要与之抗衡就必须不断研发更新防治技术,并采取林业管理措施保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病虫害对林业和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这是一场持久战,要想打好这场仗,首先应充分了解目前国内林业发展所面临的危害及其成因。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物资交流日益频繁,外来生物(如美国白蛾等)入侵现象有所增加。同时,林业行业引进国外品种,也增加了外来生物入侵的概率。这些外来病虫害在国内因缺少天敌,可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极易破坏森林资源乃至整个生态系统。
目前,国内大多数地区都开展了退耕还林,从而出现了大范围的人工林。人工林大多以单一树种为主,而单一树种组成的森林体系中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一旦出现病虫害时,将会造成整个森林区域的破坏,并增加病虫害防治难度[1]。
部分林业技术人员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掌握不足,未接受系统的技能培训,对病虫害防治认识不足,治理技术和治理观念相对滞后。目前,林业病虫害种类逐渐增加,防治人员应提高技能水平,及时发现、准确判断、有效应对各类病虫害,以适应行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营林防治技术是一种新型且效果十分明显的林业防治技术。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栽种林苗之前,尽量选择高抗病的不同种类苗种,栽种过程中工作人员优先选择当地苗种以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同时,可以引进一些其他地区的且适合在本土生长的苗种,并合理有序地对林苗进行混合搭配式栽种,使原先的单一林场变成混合型林场。为避免苗种长大后,单个树木之间相互影响,工作人员在栽种的过程中需要提前了解苗种的生长形态和生长条件,以便更加科学地控制苗种的成活率。此举不仅可以解决因同一种植物成片栽种引发的某种病虫害问题,还可以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样化,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对林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物防治技术也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物理防治技术。众所周知,生物链即生物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例如,蛇捕食青蛙、青蛙捕食稻螟虫、稻螟虫的食物是水稻等。因此可以将生物链的这种关系引用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针对不同的病虫找出上一层的生物链,即天敌,并将其投放在树林中(具有危害性的生物除外)。实际证明这种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限制病虫害的扩散,相对于使用化学药品更加经济、安全、环保。在发展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过程中,也可能由于操作和管理不当而影响病虫害防治的效果,更严重的甚至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林业管理相关部门应做好对树木的管理与保护措施,避免在使用生物防治技术的过程中产生其他威胁林业安全的问题[2]。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生物防治林业病虫害已经应用到实际案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微生物是一种极其微小且肉眼无法看到的一种生物,其中包含细菌、真菌等,当然病毒也属于微生物,拥有体型微小、繁殖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可以用来防治林业的病虫害,需要根据病虫的类别和特点确定研究对象,研发出相对应的具有破坏性的微生物药剂,并且确保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另外,对于物理防治,也可以根据各种病虫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物理防治措施,如使用隔离方法隔离繁殖较快、传播较广的害虫。
1.在工作人员选择苗木时应严格进行筛选,淘汰生病的或带有病虫害的苗木,并选择生长稳定的苗木栽种,以便从根本上可以抑制病虫生长。2.需加强对病虫的危害程度和发展速度的预测,以便在危害来临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林业的破坏程度和损失率,再配合其他有效的防治方法,实现对病虫害长期有效的管理控制。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并保护生态环境,应减少对化学药品的过分依赖。化学药品无法完全消除病虫,且容易使病虫产生抗性导致灾害反复发生,同时也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重复的伤害,而物理防治方法拥有无害、无污染等特点,应积极引进和实施。
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防治病虫害时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购买先进的设备、成立专门的研发部门以及研发先进的技术等,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另外,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素养也不可忽视,应招聘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并加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技术能力,以便提高整体的作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应用合理的技术,要加强对病虫害的分析,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技术,确保防治效果,有效保护环境,促进林业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