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雪静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高林村镇白塔铺小学,河北 保定 072550)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课堂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希望与同行共勉。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另外,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另一教学策略,是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妙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其次,妙用竞争方法,也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同样能使课堂“活”起来。
活动性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常用的策略。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去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合作学习”其实质是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进行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全组的交流展示中,让他们的个性、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