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
(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重庆 408100)
在高中教育教学阶段,历史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是我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而利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对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教学过程,历史教师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教学主题,通过开发课程内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来更好的实现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在激发高中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文化素养,从而发挥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的德育教育功能。
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正确的认识到,利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重要性,不仅能够增强学校和学生对高中历史课程教育教学的适应性,还能够满足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学习的需求。
历史学科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学校要结合学生、教师、设备等相关情况,利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来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上,更好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来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有利于开辟历史学科知识教学的第二课堂。所谓第二课堂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计划之外的引导教学活动和课外教学活动,在提高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例如,历史教师可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英语学科仍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这也使得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主要围绕高考进行;其次,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主要看重的是学校的升学率,这也使得学校课程管理工作中,各个学科教学时间的分配呈现不平衡现象,并且,学校会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标准,从而使得班级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再次,学校的管理理念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大部分学校缺少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正确认识,导致学校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并且,学校无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开发;最后,学校缺少对高中历史课程教育教学提供资金支持。
首先,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侧重于近几年发生的事件,并且,教师未参与相关的专业培训,导致教师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无法充分的进行校本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开发。现阶段,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能够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促使教师能够积极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其次,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班级学生的升学压力,导致教育教学的工作量得以增加,这也使得历史教师无暇顾及其他,只能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意识。
在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要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但是,在实际的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的教学转变并不明显。由于学校注重升学率,教师和家长注重学生成绩,这也使得学生成绩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全面发展。
在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爱国主义资源作为教学教学资源,通过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与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相互结合,逐步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从相关历史事件中筛选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人文素养、爱国主义精神。
在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利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来开发历史校本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在保证积极参与的同时,注重打破传统的知识教学模式,从而更好的落实国家课程。同时,学校要结合校内的教学情况,构建具有本校特色且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学校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进行开发,需要利用实践和评价来检验教学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互评、自评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历史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质量。
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