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亦可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石人沟乡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8350)
教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它所蕴含的大量数学信息能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在现行新教材中,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习兴趣。对于这些小学生来说,生活当中很多有趣的事情都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对学生进行游戏教学。在学习“乘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做个小游戏。利用小游戏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乘法,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将抽象知识与生活结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使用生活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简单化直观化。单纯的理论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但是如何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就变得非常的困难小学生的心理普遍比较直白,对于数学不懂得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教师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生活结合后,再引导学生学习,就容易多了。
(三)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于数学术语、概念等信息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单纯的用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就很难听进去。因此老师应当使用通俗易董的语言进行授课,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时,应将具体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些融入教学中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在情境中对生活情境较为感兴趣,可实现将知识思维向数学思维快速转变,这能够全面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同时也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教师以问题为基础驱动深度学习。创设高品质的问题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揭示必要的思维过程,对培养学生敢问、善问、多问的学习羽习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较为简单,且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材中的知识点多为日常生活可见、可应用的知识,因而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则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富有生活化意味的问题情境,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实现生活化改造及学以致用奠定基础。特别是对学生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教师应当加入大量的生活化元素及生活案例等,结合问题实际展开讲解。在学生对该问题有所认知后,再逐层过渡到相关概念定理、公式等的教学。
(二)理论联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时,教师应当在问题创设过程中积极融入实践环节,以动手实践环节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此来深化其对数学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将问题情境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其本质上属于“理论联系实际”,是对抽象的数学问题在实践层面上的再认识、再升华,因而具有极大的教学优势。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形式,再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而得出相关理论。在学生开展动手实践中,教师要做好引导,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好奇心会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驱使发现问题并追根溯源。因此教师要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丰富教学方式,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实现寓教于乐。
(一)情境创设要真实、有趣。教学情境必然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数学源于生活,可以从生活实际引入与教材文本有关的情境,思考数学内涵,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可以从数学史话引入问题情境,通过与数学家的心灵对话,了解数学发展历程,学习求真的探索精神;可以从数学活动中引入生活或问题情境,在活动中思考数学奥秘,在思考中探索未知世界。
能吸引学生思考的问题必然是有趣的,有趣的情境是富于变化的、动态的图形运动,必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引发主动思考;有趣的教学情境是赋予想象的情境,富有内涵的人文底蕴、广阔深邃的客观世界,引人入胜、趣在其中;有趣的情境是需要思考的情境,经过探索、思考、交流、合作,在苦苦寻觅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比知识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重要的是兴趣,乐学之方能好学之。
(二)问题要引领性。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时间和舞台,在持续的问题探索中,通过想象、猜想、验证;经历分析、比较、归纳、抽象和推理,实现理性思维的发展基于问题引领的情境探索要注重知识的内化和思维的外显内化的途径是思考,通过思考实现知识建构、方法归纳和数学抽象、建模过程外显的方式是交流展示,在解决问题中注重交流与合作、批判与反思,通过问题解决方法有条理地表达和展示,才能培养思维的缜密、逻辑的清晰。
(三)情境教学要有“理蕴”。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并能逐步养成理性精神在本课情境探索中,利用问题变式实行问题驱动,通过方法比较、归纳思考、讨论交流,化“快想”为“慢思”,使静思与辨思相结合,内化与外显共作用,从而让思考更全面、更清晰、更深刻、更合理在思维活动中,通过抽象、推理与模型等数学化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实现知识、方法与思想的融合与构建,从而发展数学思维、培养理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