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亚妹
(长治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2014年9月9日,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首次对“四有教师”标准作了经典的概括,即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仁爱之心。这一崭新论断为我们全面理解“好教师”提供了标准,其中理想信念是教师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根本。认真学习并深刻领悟总书记的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厘清教师理想信念的意蕴、价值,对推进“四有好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循依立德树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树立科学正确的文化观、国家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教师群体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认知,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培养五育融合且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有魂,始终坚定立德树人的初心,“魂”要求教师课堂教学有主线、有主题、有主体,做到教学育人。另一方面,立德树人强调以德立人、树人以德。教育本身是一项教育人和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可见,教师理想信念的培养是新时期“立德树人”赋予的新要求新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所在。
理想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对其认同可以使教师坚定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引导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执着教书育人、追求自我价值。首先,理想信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是理想主义者的事业,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应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教育理想、深厚的教育情怀。其中坚定的教育理想是教师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会不断推动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其次,理想信念支撑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要从事好教育事业,必须有坚定的教育理想信念,这是教师一辈子追求的“理想信念”,这种“理想信念”是“唤醒学生潜能”的理想信念,是“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理想信念,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理想信念,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想信念。它集中表现在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再次,理想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去放飞梦想、点燃激情、激发才智、收获幸福。最后,理想信念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支柱。教师面对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使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教好每一名学生,靠的是教师敬业、乐业、爱业和坚定终身的理想信念。
面对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诉求,教师的理想信念水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教师的理想信念体现在教师正确的政治思想、辩证思维方式、师德素养,尤其是先进的育人理念融入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中。二是教师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示范性作用,其理想信念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无形中便会对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敬业、乐业、勤业的态度在实现个体的专业发展中也会成为学生未来职业的榜样力量。三是教师理想信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在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及学生评价等方面,无形中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教师引领学生成长要尊重教育逻辑和认识逻辑,要坚定理想信念,补强信念信仰的精神之“钙”。
教师理想信念的理论认知水平是教师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性的基础。一方面,教师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应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等理论,深入分析其内涵,理解其深层意蕴,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目标。这就需要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线上线下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等,认识到新时代教师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同时,关注教育政策和文件,学习信息化技术、提升自我核心素养,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将理想信念教育理论与教师教育实践相结合,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教师的职业需求,优化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注重实例教育,激发学习者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教在轻松掌握理想信念理论知识,从而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拓宽理想信念教育路径。一是创新理想信念教育载体,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推进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从线上来看,以分享、交流、合作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打造网络教育平台,如建立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App、教师博客、论坛等各种理想信念教育平台,同时在平台中开设讨论群,评论交流等服务,推送时代前沿科学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又新颖有趣的内容,帮助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论知识与教育理念,及时与他人分享教育观点,这不仅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有助于教师更加坚定教育理想信念。从线下来看,应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党组织的优势,定期召开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辅导讲座、读书会、专题讨论等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现场交流分享,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思想上的认识和价值观的认同,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在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上秉承创新实践,知行合一的理念。作为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我的观念,重塑远大理想,激发创造与发展教育事业的热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要善于把握教师对理想信念的需求,组织社会实践和支教活动,让教师体会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肩上的责任与使命,树立起“愿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只有在这样信念支撑下,教师才能不断实现专业成长。
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主力军,其理想信念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在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中必须明确教师的主体地位,以教师需求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关注其年龄特征、教育观念、政治思想动态,针对不同特征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其次,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自觉主动地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树立高远的教育理想,同时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过硬的本领有助于教师坚守教育理想信念。与此同时,教师要自主地进行教育实践,在实践中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升职业认识和认同感,从而树立坚定的教育理想信念。三是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理想信念不仅支配着教师的思想,也指导着教师教育实践。基于此,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政治素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言传身教,将理想信念落实到日常行为举止中,做到克己慎独。因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理想信念的学习,形塑个人的理想信念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教师理想信念的坚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有助于教师从思想上加强理想信念,将理想信念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鉴于评价机制的导向性,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主动加强理想信念的学习。一是学校应组建一支公平公正的考核队伍,对教师的思想水平、政治素养、师德等方面进行定期考核和随机检查,在考评中遵循坚持民主评议、领导评议、学生评议三结合,做到考核客观公平公正。二是制定教师理想信念考核标准,要求考核标准以教师发展为导向,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易于操作,将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教师理想信念激励机制,在激励方式上做到赏罚分明,目的是让始终如一坚守在教学岗位的教师有动力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政治偏颇的教师禁止晋升评优。在激励内容上做到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发挥榜样的力量,以激励广大师生学习。可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引导教师坚守理想信念,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