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行为与规范的思维

2020-12-08 16:20:52
魅力中国 2020年18期
关键词:章句四书苏格拉底

(湖南省茶陵县第二中学,湖南 株洲 412400)

据《理想国》一书的描写,苏格拉底主张“善”是伦理的核心。他没有给善下过定义,因为他认为善是无法下定义的,只能为理智所领悟。他力图引导人们把注意力从感性的世界转向非感性的绝对领域,他认为只有这样人们才可能把握隐藏在一切现实秩序背后的原则。本性的善只有在智慧的指导之下才能形成为各种美德,可以说,智慧是本性之善变成美德的中介。因而各种道德都是发源于善,其中智慧是认知和获得善的最重要的途径方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程度的智慧,既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践行认知到的善,这具有可实施性,在这一主张下,也体现了苏格拉底代表的西方思想中对人性和自由的尊重。而孔子对于道德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条规,给了当时社会民众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的可行性的礼仪。在孔子的美德主张中的核心是仁,并将仁具体规定为孝、悌、忠、恕四个方面,孝是体现子女对父母之爱的品德。它的具体要求是敬养父母,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待之以礼。孔子强调孝应兼有敬爱父母的情意和合乎礼节的行为两方面。他说过:“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又说孝就体现在“生,事之以礼,死,丧之以礼,祭之以”的行动之中。从孔子讲述美德之孝和礼仪的关系可以看出,孔子的道德要求是通过遵守严格的规定的礼仪来实现。虽然都是合乎情的,但在理方面却无法保障是非与纯孝的平衡。子应讼父与子为父隐这两种不同的看法可以体现上述两种不同思想的差异。在柏拉图《游叙弗伦篇》对话中,苏格拉底与游叙弗伦在王宫前廊相遇,苏格拉底作为被告,是因为有人告他僈神:游叙弗伦作为另一案件的原告,是要告自己的父亲杀人。在接下来的对话中苏格拉底与游叙弗伦通过对虔敬的定义的追寻,试图得出游叙弗伦讼父杀人是对神虔敬的。这次对话和柏拉图笔下大多数的对话一样以不了了之的结果而终,但是,可以依然可以从中看出,在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框架下,父亲这一血缘关系的角色并不直接具有优先的地位,或者说,任何伦理道德知识对任何人都适用,而且任何人在这种知识面前都没有任何特权。这可以看出苏格拉底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思考、丰富道德含义,另一方面在情和理两块的衡量。然而,《论语》的“其父攘羊,而子证之”与《游叙弗伦篇》中的父亲杀人、其子讼父有着相似的境遇,但孔子却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所以孔子在面对关于道德的事实,不是根据现实去思考最适合的解决方法以完善自己对道德的理解而是用规定好的礼仪去解释随时都在变化的现实社会。孔子则强调在相应的人伦关系之中评判行为的准则是不可移易的,而苏格拉底强调对具体行为的道德评判要随对象和条件的变化而重新思考方法。孔子心目中的礼,是对三代礼制经过损益修订的礼仪制度,他要求人们严格按这些条规行事。他对他的儿子说过,不学习礼,便没有立足于社会的依据。他还说过,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节来加以约束,也就不致于离经叛道了。他认为遵守礼是善的行为的表现,这体现孔子对道德文化教育的重视。

作为一名学习者,一方面深刻的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认识古今的西方,也稍稍了解到东西方在思想影响思维,思维影响历史发展轨迹方面的差异。孔子通过自己制定的礼来实现社会道德教化、个人修养道德化。而苏格拉底主张不对任何道德下定义,强调每个人只要有智慧都可以去追求善追求道德,这体现一种开放的进取的思考的思维模式。作为中国长期被尊为主流的文化——儒家文化和尊为圣人——孔子,是自汉以来历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最重要的文化,因而它的影响也是最大的。苏格拉底开放、自由、不断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奠定了近代西方文化的基调。从两位贤者的思想,我们可以感受到道德文化教育既要重内容,也要重视方式。

注释:

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为政》,第55 页。

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为政》,第55 页。

③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434、437 页。

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季氏》。

⑤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雍氏》,第91 页。

猜你喜欢
章句四书苏格拉底
刘玥辰
中国篆刻(2022年9期)2022-09-26 02:21:54
论陈普《“四书”讲义》中的“为学”思想
Data-Based Optimal Tracking of Autonomous Nonlinear Switching Systems
苏格拉底的信仰
工夫、历史与政教:“学庸章句序”中的道统说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09:50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09:46
苏格拉底
趣味(语文)(2019年9期)2020-01-06 03:14:46
像苏格拉底一样拒绝
朱熹的《四书》与“五经”
《大学》在《四书》序列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