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青海 玉树 815000)
培养学生德育能力是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学化学教师需要设计与开展的一个教学任务。在日常化学教学之中教师需要通过理论性教学与实验性教学两部分来达到培养学生德育能力的目的,以此提升学生德育素养。而化学学科本身与生活内容息息相关,因而,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各种化学知识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承担着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职责。
第一,应试教育现象严重。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之下,中学化学教师只会通过应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好坏,从而忽视了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受到了一丝阻碍。
第二,教学模式陈旧。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在中学化学学科教学中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是所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些地方都表现在对化学理论内容的不理解、对化学实验知识的不吸收、对化学公式的混淆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化学素养的发展。并且,大部分中学化学教师仍然采取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那一套方法,所开展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枯燥,很难直接对学生产生理解性教学,也不会积极主动引导学生产生思考与反思,弱化了学生在中学化学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更难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
化学学科包含着巨大的历史价值,而且在探究化学历史文化之中,中学化学教师能够挖掘出丰富的精神资源来丰富中学学生化学素养,从而让中学学生在化学文化之旅中体会化学精彩与魅力,以此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愿意主动接触与探索化学知识,主动接受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活动。
比如,在中学化学“绪言”内容中,其主要介绍了当下化学学科与化学知识的发展史,通过绪言学习与阅读,能够让中学学生认识到古老化学知识内容,并理解为何化学能够推动社会全进与发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去学习前人的做法,投入到推动社会发展的行列之中。
化学学科内容大部分来源于生活,并且在生活之中如何学生足够仔细也能够发现许多化学现象。因此,中学化学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便可以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之中融入生活化内容,以此帮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愿意用化学来解决生活问题,幼小提升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水平。
比如,在中学化学课堂中讲解燃烧和灭火课时,化学教师选在微风天气下在空旷土地上进行燃料介绍,并准备好不同燃料的灭火器。在讲解后,选取燃料的一小部分点燃(注意安全),燃烧后分别选用不同灭火器灭火,让学生观察哪种灭火器更加适合熄灭此种燃料并记录实验过程,待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发表刚刚实验自己所得到的知识,而后教师统一进行讲解燃料与灭火知识,并准确告知学生哪种燃料适合哪种灭火器。
中学学科内容中包含了大量化学符号、公式、元素等内容,这些都需要中学学生进行记忆才能够达到学习目的,而在记忆过程中需要学生将许多抽象化内容转化为具体性内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因此,课外实验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学化学教师可渗透与设计课外实验,以此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并让学生在自主性与主动性趋势之下开展化学自主实验,以此强化对抽象化内容的理解,构建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基础。
比如,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当学习“营养物质”章节时,笔者设计自制豆腐这一课外实验,让学生在家里,将水与黄豆混合并放置一天,之后黄豆泡开用豆浆机将其打碎并过滤,然后将过滤后的豆浆加盐调制放于方形容器中一段时间,就可以得到豆腐。该实验中,学生应该注意,打豆浆时,黄豆和水的比例是1∶1。这一实验,操作简单,安全,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的神奇,又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课外学习。
总之,中学化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转移关注度,更加关心学生德育素养与心理发展变化,以此凸显新课改之下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