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认同概念探析

2020-12-08 09:30张新华
魅力中国 2020年21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特质动机

张新华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苏州 215131)

多年来,关于性别认同的理论和研究已经引起了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研究者的重视和积极关注。

一、性别认同概念探析

随着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关于性别、性别角色及性别认同概念内涵的理解在不断丰富。

(一)性别及性别角色

性别可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前者是指依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定自己是男性或女性,后者是指社会对男女的社会要求与期望。在对性别的理解基础上,开始了对“性别角色”的研究。

前期研究中,从生理学角度界定性别角色,例如,Constantinople(1973)认为,性别角色多多少少是根植于解剖学、生理学的早期经历之中,并在外貌、态度及行为上将两性分开的那些相对稳定的特质。随后,研究者从生理、心理与社会三个角度综合考虑。例如,Spence(1985)认为,性别角色是社会认定为适合于男女性别的性格、态度、价值观和行为。Schaffer(1994)提出,性别角色是文化对男女性别行为的相应期待。时蓉华(1998)认为,性别角色是个体依据其在社会中的适当位置及其受社会团体规范约束的行为模式,是人们由于不同的性别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特质,包括态度、价值观、人格特质和社会行为模式。臧忠卿(2007)指出,性别角色的产生有其生物学的前提,但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的期望是不同的,也是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待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刘电芝(2011)提出,性别角色是指个体在自身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

(二)性别认同

性别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其主要是获得性别角色的过程,所以有时也称性别角色认同。林崇德(2002)认为,性别角色认同是指根据社会文化对男女性别的期望,形成相应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并发展为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张积家(2000)提出,性别角色认同是个体在自身解剖学、生理学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文化的两性规范影响下形成的性格、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上的特征。刘金花(2013)提出,性别角色认同是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地获得了社会认为适合于男子或女子的价值观、动机、性格特征、情感反应和行为态度。王璐(2016)认为,性别认同是个体基于生物特征基础之上,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性别特征的行为方式和心理态度,包括性格、价值观、行为态度等特征。

研究者考虑到在获得社会性别认同之前,还需要获得生理性别认同,即个体在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性或女性的认知。生物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在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影响人的性别认同发展进程,性别认同不仅包含生理性别的认同,而且包含社会性别的认同,性别认同需要从多重因素和综合的角度去分析。

二、性别认同结构探析

基于对性别认同理解,其结构主要包括生理性别认知、性别行为动机、性别角色态度、性别价值观、性别特质等部分。

(一)生理性别认知

生理性别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生理性别的确认,是个体在基于生物学特征上是男性或女性的认知。科尔伯格认为,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觉知,其强调的是个体对生理性别认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性别同一性、性别稳定性、性别一致性。性别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身及他人性别的认识,性别稳定性是指性别不会随个体的年龄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性别一致性是指性别不会随着个体的发型、服饰等外部特征的变化而改变。

(二)性别行为动机

性别行为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男性或女性的性别特征行为的动力或原因,一般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类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因个体内在需要而引起的动机,例如男性幼儿意识到自己要做个小男子汉。外部动机是指因外在结果而进行某种行为的动机,例如爸爸妈妈表扬我这么做。桂亚莉、张进辅(2005)等人在论述性别价值动机时提到,动机是指个体努力使自己或要求他人成为社会性别角色的原因,并表现出相应行为的观念系统,如“我为什么要具备某种性别特征”“我为什么要追求成为具有某种性别特征的人”。

(三)性别角色态度

性别角色态度是指个体看待自身或他人性别角色及其行为活动的心理倾向(看法、感受与评价)。例如,有人认为,性别角色态度是指个体对何为男女合适角色的看法,包括对男女的社会分工、权利、责任等方面的角色期待。张春兴(1990)提出,性别角色态度是指社会上人对于性别的角色所持有的态度。余慧君(2000)认为,性别角色态度是指个人看待自我或是一般男性与女性应有行为的倾向。郭爱妹、张雷(2000)认为,性别角色态度是人们对两性在行为、活动及任务等方面所持有的态度倾向。

King 等人 (1984)编制了《性别角色平等态度量表(Sex Role Egalitarianism Scale;SRES)》共有 95个项目,后来简化为 25个项目,包括婚姻、父母角色、就业、社会交往、异性恋及教育等五个领域。台湾地区台北市教育部门(2000)编制了《青少年性别角色态度量表》共有50 道题目,4 个分量表,包括社会权利与义务、能力特质与表现、职业兴趣与工作、两性交往与互动等四个部分。石晓勇(2006)编制了《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量表》共有35 个项目,包括婚姻与家庭、家庭权利、家庭与事业、社会权利与义务、能力特质与表现等五个因素。香港浸会大学制定的《社会性别角色态度量表》共10 个项目,包括到家庭决定、母亲就业影响、男性女性责任、工作中女性待遇以及婚后工作与否和照顾孩子责任等问题。曹佳在台湾地区的《青少年性别角色态度量表》的基础上,进行了量表修订。邱济芳(2015)编制了性别角色态度量表,按照测量内容分为家庭决策、工作和照顾子女的分工、工作中的领导职位、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以及对“男主外,女主内”看法等五个方面。

(四)性别价值观

性别价值观是指个体以自身需要为尺度,衡量性别在人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观念系统,即对自身或他人性别的重要性、意义性、价值性的看法。例如,桂亚莉、张进辅(2005)认为,性别价值观是个体依据自身需要,就性别在个体生存与发展,以及对他人和社会发展中存在意义的稳定态度和观念的总和,其结构为性别价值目标、性别价值动机、性别价值手段和性别价值评价。

有大量的价值观研究采用了主观偏好量表,贺荟中(2011)认为,主观偏好量表要求个体对某一现象或行为所持有的态度进行比率评分,以此来反映个体的价值观结构。Schwartz 以主观偏好量表为准则,编制了《Portrait Values Questionnaire》(简称 PVQ),此量表不再采用以往抽象的价值观类型,而是由能够反映价值观特征的不同态度项目构成。对儿童性别偏好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从儿童对玩具和玩伴的选择情况来考察的。张付庆、钱文(2008)从游戏偏好、职业偏好、电视人物偏好、同辈偏好四个方面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偏好测验。张晗(2009)编制了《幼儿性别偏好发展问卷》,测查幼儿的玩伴偏好与玩具偏好。

(五)性别特质

性别特质,又称性别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即所谓的男子气和女子气。根据其性别图式理论,编制出第一个基于双性化概念的性别角色量表,把性别特质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四种。刘电芝(2011)修订了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由三个分量表组成男性量表、女性量表和中性量表,男性化的项目有领导力、男子气、理性、大度四个维度,女子气的项目有女子气、勤俭心细两个维度。彭修平、杨峰、颜丙淦、王美芳(2016)编制的《儿童性别角色量表(The Children’s Sex Role Inventory,CSRI)》,考察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该量表共包括60个项目,主要包括男性化分量表、女性化分量表和中性化量表。

综上,对于性别认同的概念理解以及结构维度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与探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可能还有新的认识。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特质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运动员性别角色研究综述
体育专业大学生性别角色特征及其与家庭状况的关系
英国拟禁广告中做家务都是女性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