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苇莲苏乡苇莲苏学区中心校,内蒙古 通辽 028325)
引言:观察能力,是学习美术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美术能力与素养的重要因素。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会在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美术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形成。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不同角度观察美术作品,并与同伴说出自己的想法。美术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学生艺术气质的重要课程,其不仅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综合品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活动,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实物,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画出来。由于学生思维、观察角度不同,对实物的理解也就不同。当学生绘画结束后,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与想法,使学生自主发现彼此之间的差异[1]。这样一来,就可以激发学生观察意识。小学生也会对不同角度的实物产生好奇心理,并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教师应注意,由于学生美术基础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观察情况也就不同。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合理选择观察对象,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
以几何图形为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圆锥作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其组成与特点。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圆锥上下部分并不是对称的,圆锥上边部分是一个点,而下边则是一个圆。这时学生就会对发现的情况,进行大声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绘画,将自己看到的内容画出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学生美术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日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在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以此推动美术教学进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若想提升学生观察能力,需要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创建适合观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会创新。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不被外界环境所干扰。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观察过程中,以此丰富学生美术知识[2]。为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在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制定规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学习的规则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什么时间可以大声讨论,什么时间需要安静,为观察环境创建提供保证。其次,观察过程中,将观察对象呈现出来,让学生自由观察,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观察到内容呈现出来。进行观察活动时,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是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以此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最后,学生交流,分析观察到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说出观察内容,并展示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共同成长。
课堂活动中,将学校教学楼以立体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观察。学生观察结束后,教师则是对学生问道:同学们在观察教学楼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有的学生说:学校的教学楼是长方形的[3]。有的学生说:我们的教学楼有六层那么高。还有学生则是这样说的:教学楼的颜色很好看。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别人看到的内容自己没有看到,是因为粗心还是观察不够仔细?这时学生会反思自己的观察过程,并在反思中发现问题。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反思,可以提升学生反思能力,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形成。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知识渗透在美术教学中,利用此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形成跨学科意识。以往教学中,教师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忽略学生跨学科意识培养。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需要学生的观察与分析,才能够发现其中的联系[4]。美术教学中,可以将语文教学中插图、数学教材中的插图等等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在美术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观察意识。
以自然科学中观察昆虫为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放大镜和一只昆虫,然后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将观察到内容画出来,以此完成绘画任务。通过学科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中,采用多种不同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不同角度观察问题。通过培养学生观察习惯,能够提升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形成好的绘画习惯,对小学生未来发展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