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向往的生活》叙事策略的社会文化担当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快速发展的时代就像一个巨大的引擎,资本、冲动与欲望推动着整个社会飞速运转,但是过快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城乡差距增大、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各方面压力迫使城市里每个人必须加快生活脚步,脑中时刻绷紧着一根弦,压力与浮躁使得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凸显。于是,2017 年国内首档观察类慢综艺《向往的生活》应运而生:远离城市,让生活节奏慢下来,避开喧嚣和拥挤,呼吸自然的空气,寻找内心的声音,是这档节目制作的初衷和宗旨。

一、独特的叙事视角的建构:重归田野的都市人

(一)借“都市人”与“重归田野”的对比引发观众思考

“长期离开田园生活在城市阴霾中的我们还记得一颗种子怎样发芽吗?长期手握电子产品的我们还懂得如何耕耘和收获吗?”可以说《向往的生活》节目组的创作者在叙事策略的整体把握上是非常明智的,首先,他们选择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叙事视角——重归田野的都市人。即以黄磊、何炅、刘宪华、彭昱畅、张子枫五位生活在城市中的明星嘉宾为代表,将他们放置于绿树青山的自然村落中,以“都市人”的叙事视角,充分向观众们展示他们“重归田野”时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二)叙事视角的设定满足当下国人的心理期待

节目中展现的正是当下人们最匮乏的,他们及时而敏锐的发现了现今国人渴望的:“远离喧嚣,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国人骨子里的田园梦”。这是一种美好带有幻想的士大夫审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的直白点,当代国人乐于亲近一个不用动手就能徜徉自然的田园美景。而节目组正为观众圆了“都市人重归田野”的梦想。

在后现代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双眼似乎已经被耀眼的舞台和灯光,炫酷的服装和妆容占领,而《向往的生活》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将视角回归绿水青山——北京密云、浙江桐庐、湖南古丈、云南西双版纳,节目组特地选取了远离都市喧嚣的风景如画的小村落,给观众看到空气清新,水质甘甜的那一面。

(三)慢节奏的“云”度假一般的度假体验

生活在雾霾和钢筋水泥中的城市人大部分迷失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中,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有太多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伴随着户外真人秀的兴起和火爆,明星,平台和广告商一时间都看红了眼,游戏竞技类户外运动铺天盖地,但人们心中却缺少了一方安静的净土。

因此节目组并没有采用大多数户外综艺的叙事手段,而是分为:“点菜-做饭-劳动-饭后谈心”的四个环节。大概流程为:①接到神秘朋友的点餐电话——②根据所需食材通过收农作物或加工农副产品跟导演组进行兑换——③欢迎新朋友到来并带其参观蘑菇屋——④分工进行劳动(砍柴、烧火、收农作物等)——⑤准备晚饭以及吃饭——⑥饭后谈心或者是游戏——⑦熄灯睡觉。

四季下来几乎没有太大变化,这也是其比较核心的魅力所在,因为对于观众来说最大的看点就在于通过观看节目“云体验”慢生活,保持原来的配方以及最初的触动就已经非常打动人了。

二、叙事主题:聚焦社会现象,用人文关怀“治愈”心理问题

(一)对后现代文化有所批判和继承

纵观《向往的生活》,原驻嘉宾和空降嘉宾回归自然生活,不需要任何的任务和噱头,而是简单的粗茶淡饭,把酒家常,新老朋友聚在一起谈谈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生活琐事,谈论的社会问题比如网络喷子;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和养老问题;助农扶贫的问题;城镇的住房购房压力问题;环境污染;子女教育;物价上涨等等。

可以看出来节目组在叙事主题的选取上,时刻不忘聚焦热会的热点问题和当代人的心理问题,以充满人文关怀的细腻视角,对当下盛行的后现代文化有所取舍、批判继承、有所扬弃,这不仅贴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也让节目更加有特点,有新意,不落俗套又温暖人心。

(二)与民生息息相关,充满了人文关怀又贴近百姓视角

节目组在第三期第四期不仅帮助当地的农民出售农副产品,帮扶民众;也在留守儿童和老人的问题上提供了热心的帮助和社会呼吁。此外,在嘉宾们聚餐谈心时,曾多次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以诙谐幽默的语气进行讨论,比如大家曾经诙谐调侃种了大半块田才买到几斤猪肉;在北京打拼几年才能买一套地下室;又比如黄磊和何炅安慰和劝导嘉宾谭松韵面对的网络批评以及以什么样的心境去面对和处理;又如宋丹丹在第二季倾吐自己面对外界工作压力时心理上的无奈与困惑,何炅便帮助疏导和开解;再比如谈论到子女教育问题时黄磊和于和伟对于多多的谈论以及涉及到早恋问题的观点……可以见到节目组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是及其充满人文关怀,贴近平民视角的。

常驻嘉宾和空降嘉宾们团团围坐,把当代人的种种困惑和压力相互倾吐,把酒言欢,充分体现了朋友情、兄弟情、母子情等等宝贵的情感,充分体现着朋友之间的关怀与理解;嘉宾们对一些常见问题的独到见解也给了观众们解决的思路和启示,一反往日的访谈类节目为制造噱头不惜挖掘嘉宾隐私制造炒作的套路,嘉宾之间敞开心扉的讨论表达了对生活情感的认知,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琐碎柴米油盐的吐槽等等,使节目本身富有真情实感和温度。

(三)关注社会现实,展现出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向往的生活》中不乏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在选址上节目组选择的都是生态环境原始、独特的乡村,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的地区。一座小院落,几片良田,几只小动物,劈柴挖笋、种植收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多展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在不经意间渗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吁。

在社会责任的体现方面,《向往的生活》第三季去往的是具有湘西风情的少数民族村落,并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一起开展国情调研和田野调查项目。在村子里进行体验和走访,了解村落内村民的生活情况,对国情调研、田野调查提出实质性的建议。

尤其是对农村教育的考察,比如村里小学的建设及教学情况、乡村教师长达30 年的坚持,通过节目的热度让更多观众了解到乡村的教育情况,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为中国乡村的振兴贡献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将即美丽的乡村风光带入广大观众的视野,又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其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

三、整体的叙事结构上突出民族性的本土文化

就任何一部影视作品的叙事策略而言,没有民族文化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当下的后现代文化推崇消费至上的娱乐主义法则,它往往把任何经典、权威,高雅或者精英的东西拿出来消费一番,使其成为大众的谈资,消解他们的庄重和严肃。这无疑导致了当下节目的泛娱乐化,大多数节目制作者有着从众的心理,追随日韩的潮流不假思索的翻拍和复制,在大量竞演类综艺大量充斥的时候,《向往的生活》首次在国内另辟蹊径的选择了慢综艺的小众道路。显而易见,节目综合了当代人在后现代文化影响下的一些心理需求和缺失,积极思考中加入了大量中国人自己的“本土文化”,这些本土文化使节目本身拥有灵魂和深度。可以在后现代文化盛行的弊端中脱颖而出。

(一)归园田居式的小农文化

2016 年的《职场人生活状态调查报告》显示:人们向往的生活是避开拥挤的人流,逃离喧嚣的城市,没有竞争和压力的慢节奏归园田居式的生活。

《向往的生活》在整体的叙事策略上就时刻体现着这一点,将人们带回传统的农业时代:蘑菇屋的嘉宾们需要自己耕种收获,在客人来访需要添衣加筷的时候,根据需要把劳动所得的农副产品按照等价交换的自然规律拿去交换,他们不允许使用自带的资金和物品,而是靠自己的劳动自给自足,自力更生。观众不仅仅体验到一种别样的自然风光,更多是感受农村和劳动的魅力,回归生活的本真,也是当代国人“城市症结”下的一种文化反思。

(二)民以食为天的美食文化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们为了生活而劳碌奔波,经常连好好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再不就是依靠外卖来搪塞,不仅制造了大量的白色垃圾更危害身体健康,更别提抽出空闲回趟老家好好回味一下妈妈做的菜的味道了。

《向往的生活》时刻体现了“好好生活,好好吃饭”的理念,融入了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文化。节目组自耕自种,自给自足,无论是谁到了蘑菇屋都要坐下来认认真真烹饪和享用一桌健康绿色的大餐。黄磊为代表的“黄小厨”以及一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空降嘉宾大显身手,结合拍摄所在地的民俗文化,北京密云就要吃烤鸭卤煮;浙江桐庐就要吃油炸桧,黄鳝面;湖南湘西就要吃热火锅;云南西双版纳自然少不了包烧和椰子鸡。观众从这样五湖四海的菜谱和黄磊认真学习烹饪新菜肴的设置上绝对看得出节目组的用心。中国人到哪儿都问一句“吃了吗?”,无论天大的烦恼都要交上三五亲朋坐下来享用美食,这样接地气的设计绝对符合中国人的心理认同和审美习惯,无疑是将慢综艺加以本土化的证据。

(三)传统美德的融注:提倡勤劳和节俭

在当下,人们尝到了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甜头,衣食无忧的城市人们却不免会忘记了前辈们艰苦奋斗获得温饱的艰辛,尤其是一些综艺中明星们拜金主义的盛行,我们更需要现今反思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向往的生活》中,规则是按照劳动获得相应的生活费,然后才能购买食材,满足嘉宾们的点餐需求。这种规则的设计不仅鼓励了平时衣食无忧的明星们去体验田间的劳作,也传达出劳动最光荣的精神,比如嘉宾们劈柴、采蜜、收割油菜籽、挖竹笋、掰玉米等场景的银幕呈现,有力的诠释了“自力更生”的意义和价值,遵循了节目创作的初衷,倡导一种自食其力,勤俭节约的朴素的大众哲学。嘉宾们通过明星效应向大众传播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对受众心理具有一定的情感号召力。

(四)后现代化的反思:关注乡愁乡建设

中国人向来崇尚一种乡愁和归根文化,这也是为何每年春节国人不远万里也要买票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原因。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农村青年背井离乡,与家人聚少离多。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当代人共有的情结特征。不容乐观的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随之而来。《向往的生活》节目主题之一便是“乡愁与乡建”,这充分表达了创作团队对乡村建设的关注。

在第四季中,节目刻画了云南一个小村落中的小学,七个孩子一个班,一个二年级六个一年级。他们的老师每天需要跑上几十里山路来为他们上课,他们都是需要关怀的留守儿童。节目中黄磊何炅为这些孩子制作玩具,陪他们一起玩耍,不仅仅是对社会呼吁关注留守儿童,也是给正在城市中奔波劳碌的农村青年人心灵的召唤和情感的激励。

同时在风景如画的偏远乡镇驻扎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更是倡导大家记得回归故土,建设家乡,发现家乡之美,在追求经济的同时勿忘对父母和孩子的责任。在展现风景如画的同时也隐含了推进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的意向,吸引社会对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心系社会现状和百姓民生。

总结:影视作品从来都不只是承担经济效益的商品,而更应该作为时代的发声者充分体现社会价值和文化担当,纵观节目的整体叙事,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以其独特的叙事策略,突破了后现代化的当下影视作品同质化和泛娱乐化的桎梏,从叙事视角、叙事主题和本土文化的体现三个方面,将生活节奏放慢,以重归田野的都市人的视角满足国人的心理期待和文化期待,积极聚焦社会问题和人们的心理问题,拉近观众的心理距离,产生情感共鸣,不失为当下影视作品创作的优秀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