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南昌市实验中学,江西 南昌 330009)

引言:生物学科,是培养学生生命意识与科学意识的课程。将单元教学模式应用生物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生物素养与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良好品质形成。文章就该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进行分析。

一、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就是围绕某一主题,利用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进行生物知识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质素养。在新课标中,对生物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发展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学科素养[1]。单元教学的应用,可以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形成,能够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实际教学中,对单元教学方法进行分析,采用适合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生物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有利于教育事业更好发展。

二、单元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策略

(一)分析教材

单元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明确教学重点,并根据单元知识内容,构建概念结构,明确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实现以概念为中心的教学要求。由于高中生物内容比较复杂繁多,需要教师付出较多的精力,将分散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并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生物单元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单元知识学习中发现生物知识的本质,形成思维逻辑[2]。

以《细胞的基本结构》章节内容为例,这一单元内容主要讲解,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这三点内容。在单元教学活动前,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每个知识点的重难点学习内容,并探究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细胞膜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了解细胞膜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 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围绕“细胞的基本结构”,将各个知识点应该掌握、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根据思维导图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理论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教材分析,在单元教学模式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因素。因此,重视这一环节的教学,以此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制定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活动中,对教材内容分析结束后,则制定教学目标,围绕单元教学重点设计有效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综合知识学习过程,学习能力、问题能力与情感品质得到提升。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前提,若是没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那么教学活动效果也会不理想,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学习中快速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素养。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应围绕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知识技能这三个方面设计,以此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性。通过全面且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论素养与文化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仍以《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课堂教学中,设计以下目标:第一,知识技能。掌握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三个基本机构的功能、组成、定义,并理解其在细胞组成中的意义。通过单元学习,能够说出各个细胞器之间的协作关系。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与实践的方式,制作细胞结构模型,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第三,通过教师引导与动手操作,形成创新意识与生命意识。教学目标的设计涵盖了这一单元所有的知识点,可以将此作为指导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探究课本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讨论及教学评价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结束后,则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内容进行专项学习,快速掌握理论知识,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情景教学、探究教学、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为学生展示不同形态的生物知识[3]。这样一来可以丰富教育形式,能够满足不同知识点的教学要求。

以细胞器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为例,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了解细胞器的功能、组成。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可以将课本知识立体化,能够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与动手能力。在单元教学中,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品质形成。

课本知识教学结束后,则进行下一环节进行多元化评价活动。教学评价是单元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评价中,对学习过程、参与学习热情、学习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进行评价,以此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学水平提升的依据。通过教学评价完善,提高知识教学效果,促使教育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单元教学的应用,通过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计、学生讨论与教学评价,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中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结构。通过该方法应用,丰富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果,提升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