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二中学,天津 301500)
1.“八小时内”一条线。八小时内,一个班在班级管理、课上教学、体育实践、素质培养、德育教育是统一地、可控地、规范地,班主任的管理、学生享受的教育教学是一致的,可以说,一个班在最初组建、每个学生在校成长成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2.“八小时外”见高矮。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八小时外,学生在学习、实践、素质培养更加自由,对自律性要求更高,越来越成为学生自我修行、拉开差距的关键。例如,对一个初三毕业班进行了简单问卷调查,一共三个问题:一是放学回家后是否安排自学,二是六日是否制定作息时间表,三是家长是否监督学习,并结合家长反馈,结果显示60%的学生不安排自学,70%没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50%家长不管孩子学习,对标最近一次模拟考试结果,“八小时外”自主学习、合理作息、家长监督的学生成绩都很好,同那些自律性差、缺少家长监督的学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3.“八小时外”是班级管理的“盲区”。班主任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不能掌握学生动态的“一手信息”,学生出现问题很难第一时间有效处理。例如:一个初三毕业班,自升入九年级后,共出现学生违纪3 次,其中发生在校外2,而且都是打架滋事、学生失踪等恶性问题,处理起来耗时费力,影响班风校风。
班主任要主动把班级管理从“八小时内”延伸到“八小时外”。结合教育教学、学生实际、家长意愿,“八小时外”班级管理要牢牢盯紧四件事。
1.强化思想教育。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逐渐成熟的发育期,“八小时外”不做作业、痴迷网络、沉迷游戏等问题突出,厌学厌校厌考思想严重,班主任要常态化跟进思想教育,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通过勤沟通、多唠叨、常监督等方式,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
2.强化心理疏导。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心理越来越复杂,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他们需要宣泄不良情绪、需要更多关注,作为与学生走的最近的人,班主任既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要主动与学生拉近距离,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用爱心、耐心、诚心、细心、恒信去了解学生、宽容学生、开导学生,对学生多一些了解、多一些信任、多一些关爱,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3.强化创新管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近三个月的假期为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增加了一道“附加题”,“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管”为“八小时外”班级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班主任要充分借鉴“教学上云”“管理上云”的成功经验,利用视频监督学生学习、召开网络家长会、开展线上主题班会,提高学生“八小时外”的学习效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强化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良好的家庭教育与优质的学校教育,为了共同的育人目标在时间与空间、手段与方法、主体与客体的合理分工、科学协同而产生的有效率、有价值、有成效的教育活动的总和,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课题,最终目标就是育人。“八小时外”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学生、家长三方面力量的良性互动、同向而行,班主任要主动对接家长,聚焦学生、聚焦学生成长,在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评价、教育责任上双方用心、双边联动、双向发力,真正起到“1+1>2”的效果,促进学生成才。
班级管理工作事关班风、学风、校风,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来说,管理对象正处于关键的身心发展阶段,如果出现问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会产生严重影响,有可能会伴随终生,作为新时期的初中班主任,做好“八小时外”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家长的殷切期盼、家庭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进行科学管理,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还要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艺术修养、实践能力、爱国情怀,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新时代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