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建 潘 霞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桂林 541004)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于贫困生资助方式的不断推新和资助力度的持续加大,但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受助后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的现象: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及国家助学贷款,作业、论文抄袭,求职虚夸造假等,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大不和谐音符,这种现象折射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
因此,高校资助工作在解决贫困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更要充分运用现代大数据等技术注重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在精神上脱贫,发挥资助育人功能。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及普及、智能终端大众化的今天,将现代全媒体领域大数据等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引入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工作中,将符合最新时代潮流、信息功能强大的大数据技术与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工作有机结合,顺应了大学生热衷于新事物、新技术的心理需求,符合教育规律。学生作为思想敏锐、对信息技术最敏感、最容易受影响的群体——大学生(包含贫困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和形式不再以课堂、报纸、书刊为主,取而代之的是电脑、智能手机等各种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综合平台,有效解决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工作“传播难、接受难、理解难”的顽疾。同时,大数据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能快速便捷的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理论观点、文化类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很大程度地受到数字媒体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因此,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建立一种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的德育管理机制,为其它地方高校提供参考和借鉴,在各大高校深入扎实地推进、普及贫困生感恩教育,培养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大学生,让学生具备感恩意识、充满感恩情怀、付出感恩行动。顺应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所需,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时代要求,是一项创造性、开拓性和战略性工作。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了一些新问题与挑战,因此要充分利用新兴全媒体技术手段,促进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的充分结合,创新贫困生感恩教育新模式,以大数据技术数据类型繁多、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的特点为抓手,针对大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消费等各类信息流进行收集及分析与研判,建立感恩教育新平台,提升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新效果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高校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能单靠某一部、某一个组织和某一个社会力量能够完成,更不是学生或学校某个工作部门哪一方的事,需要社会、学校、学生及其它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实际,分工负责,互相支持,共同来承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探索贫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与新平台,不断促进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树立教育管理的责任主体意识。高校应该首先树立教育管理的责任主体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曾有教育家这样说过:“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我们的教育如果失去了人,忘记了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一去了一切。”我国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侧重于规范和理论的灌输,将学生视为客体,忽视了人性和情感需要。倘若只有道德规范的认知,没有情感的体验、意志考验和亲身的实践,思想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贫困生的感恩教育中,要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切实维护学生的权益、代表学生的利益,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贫苦学生观念的形成和习惯的培养、潜力的挖掘,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断提升贫困生的感恩意识。
建立完善的资助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的标尺,也是育人的保障,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并保障制度的实施非常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法制意识、自主自立意识在增强,开始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资助管理体系,不仅关系到贫苦生的合法利益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与质量问题。首先,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资助管理体系。资助管理工作除了贯彻落实国家的资助政策外,仍需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可变通的、符合学校贫困生的资助管理办法,同时落实各个环节的公开透明,真正推动资助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其次,规范各个二级院系的资助管理环节,培养高校辅导员资助管理工作的法治思维与法治理念。最后,把资助管理的相应政策与办法,通过大数据技术平台进行宣传与传播,在教室、公寓、食堂等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及时、迅速、便捷地获取资助管理的知识和内容。
时代不断进步,作为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进步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当下思潮。高校贫困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应满足时代发展与进步的需求,具有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不断总结历史教训,汲取经验,不断发现新问题,采取新的方式方法。
面对以互联网为信息载体及传递管道,以智能终端与移动智能终端为人机交互界面,以满足学习者心智体验及促进其心智发展为目标,以他组织(权威组织)结合自组织(学习社群)为组织形式为教育形态的教育4.0时代,各大高校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建设,转变传统的感恩教育模式,改变传统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灌输”路径,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全媒体技术、传播方式和运营机制,建立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长效良性互动机制,将现代传媒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数据传播技术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和有效途径,让新媒体教育平台全覆盖高校每一个角落,切实提高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变革传统的感恩教育模式。传统的感恩教育往往侧重于“填鸭式”的灌输模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普及和应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己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高校应该充分应用大数据平台和全媒体传播等网络传媒技术手段进行教育与管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结合网络载体,拓展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新领域,不断提高贫困生的感恩意识。以大数据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全媒体传播系统能提供声形再现、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教育教学环境,它不仅能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说、做等方面的感官,激发了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行为上的积极参与,而且使学生能直正地发挥其认知主体的作用,必将在大众的眼球争夺战中获得优势,从而有利于因材施教和教育个性化的实现,促进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工作目标的最终实现。
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紧跟时代,结合新媒体技术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主题教育,使学生明确感恩的意义。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和时代特点,利用微信、QQ、易班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具有主题性与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如利用大数据全媒体平台在教学楼、学生公寓楼栋安装墙面电视,开发可植入学生电脑的PC客户端和微风播放器,开发基于手机Android系统的移动校园信息获取平台和手机客户端,以传播快捷、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效果突出的特点,让主题教育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