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惠水县濛江实验小学,贵州 惠水 550600)
兴趣不足: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开展学习活动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困生对于数学缺乏充分的学习兴趣,数学基础差异大。对于抽象性更强的其他学科都能学好,就是学不好数学。这就是由于学困生缺乏学习兴趣、对于数学缺乏科学认知的结果。
畏难心理:不少学困生感觉数学难,是因为数学看起来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学生在某一个阶段没学好数学知识,就会影响他们下一阶段的数学学习。加上不少学生对于数学教师有着天然的“畏惧”心理,导致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畏难心理。
缺乏关注:数学教师往往一个人带几个班级,每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这就导致教师的关注点相对分散,对于每个学生们的了解、教育不到位。特别是每天几节课下来往往精疲力尽,对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反馈、学习不足认知不完善,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状况的全面掌握,导致一部分学生成绩下滑,造成学困。
教育不当:受传统“培优”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对于成绩好的、喜欢提问题的学生往往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对于他们的关注也会更多。加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针对的是大部分学生,教学规划中缺乏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的重点引导,造成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学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教育,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丰富场景,体会到数学知识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运用学生熟悉的案例、熟悉的场景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数学知识的分析、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
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就要结合学困生的不同学习状况、不同学习程度进行专门的引导教育,让他们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知识对于他们日后学习发展的必要性,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我们也要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们能够从熟悉的场景中分析数学现象、进而理解数学原理,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深化学生们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本地各月的平均温度进行演示,之后再对比北方地区的各月温度,让学生们通过直观的图像认识到各地气候的差异。以这样的形式就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欲望。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理论性、抽象性、应用性更强,对于学生们的运用能力、思维迁移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学中我们就要重视相关内容的引入教育,特别要重视创设趣味化的场景,趣化学生们的学习内容,进而更好的引导学困生进行学习探究,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不少基础差的学生对于数学的应用题、拓展题难以理解,在考试的过程中基本空白。其实应用题、拓展题基本就是一个框架,数字、数量关系都隐藏在题目之中,只要找出相应的对应关系,就能够快速解题。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应用题来创设多样的教学场景,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多样的应用题题干来掌握解题规则,提升综合认知。比如应用题设置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常见的生活案例、趣味场景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通过应用题学习到更多的生活常识,提升他们的数字敏感度。引导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更好的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更好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困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教育,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有些题目是直接给出条件求结果,也有的题目不会全部给出已知条件,而是要学生自己去分析、解答。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应用题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育,鼓励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来寻求相关的条件,有目的地进行题目的分析、解答。在这样的解题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运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也要善于找出未知条件,根据条件的充分运用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们能够结合自身日常学习的基础知识,先做简单、再做难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对他们不做过高的要求,只要能明白题意、做出一部分即可,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表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引导学生们在运用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开展实践运用。小学阶段的应用题综合性较强,对于学生的技能考察、知识巩固意义重大。教学中我们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理念,认识到应用题对于学生综合发展的积极意义,通过应用题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更好的实现应用题的考察目的与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善于反思、善于总结。采取科学的引导策略来丰富学困生的学习过程,更好的引导学困生认识到数学的特点,培养学困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实践运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