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马桥幼儿园,贵州 遵义 563100)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交往能力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孩子们的交流欲望、交流兴趣教育,让孩子们能够认识到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交流的趣味性,进而更好的帮助他们能够参与到交流过程中来,提升他们的交流技能与交流水平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多开展自主交流学习,让大家自己分享学习心得,讲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孩子们创设语言交际的氛围,给孩子们搭建语言交际的平台,更好的培养他们的交流欲望,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发展。比如我们可以帮助幼儿找共同话题,例如让孩子们讲述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角色,讲述动画角色的相关事件,并发表自己对于角色的看法。例如让孩子们讲述自己喜欢熊大还是喜欢熊二?为什么喜欢?喜欢它的什么特点?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有了共同的话题,孩子们大多会积极参与交流讨论。通过孩子们之间的语言交际、信息交流,教师既能够发现孩子们语言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还能够根据这些现象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更好的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
此外在孩子们语言交际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采取恰当的引导策略,教师要作为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而不能过于强势,忽略了孩子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幼儿时期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语言交际、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或纰漏,教学中我们除了做好引导教育之外,也要采取科学的评价指导策略,重视孩子们的正面引导教育,通过积极教学评价、语言激励来调动他们的语言交际兴趣,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发展打好基础
传统语言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自身的思维空间与学习自主性,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形式下,教师只重视孩子们的知识积累与输入,却忽略了孩子们的知识输出过程,长此以往,孩子们虽然学到了知识,却像“水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发展。所以幼儿交往能力教学中我们也要重视孩子们的语言交际能力教育,培养孩子们能更好的开展语言交际活动,促进幼儿交往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例如我们要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交流话题引导孩子们进行自我介绍、信息分享,引导他们进行交往训练。比如对小班幼儿进行“打招呼”“问好”“事物描述”“声音辨别”“家庭住址”“校园介绍”“交朋友”等内容的教学引导,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鼓励孩子们在表达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大气、自然,声音洪亮,举止得体,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才能够让别人听清自己表达的内容,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素质。
在幼儿园,由于孩子们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语言知识储备有限,加上孩子们之间的基础差异大、个性差异大,不少幼儿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敢说话、不敢发言,往往会出现“无话可说”、“不知所云”等现象。教学中我们就要认识到这些现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创设多样化的学习交流活动,不断丰富孩子们的语言交流渠道,不断提升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除了做好常规的“语言训练”内容教学之外,我们还可以多给孩子们创设语言交际学习的渠道,丰富他们的语言交流活动。比如在每节课的课堂开始阶段,我们都可以鼓励孩子们轮流讲述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借此锻炼他们的胆量,也让他们能够有一个语言表达、自我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形式,让他们能够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讲述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学习体会,通过孩子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更好的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幼儿之间的相互了解,为他们的交往活动打好基础。另外我们也可以设置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导孩子们能够进行临场发挥与创新运用。
与此同时,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开展一定的辩论赛、演讲比赛,以此来帮助孩子们接触更多的语言交际、信息交流方式,培养孩子们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技能。在辩论、对话的过程中,幼儿之间的交往渠道得到了拓展与延伸,他们的交往技巧、语言技巧也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人际交往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对话训练,人际交往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做好基础的语言交际知识技能教育之外,也要重视孩子们的交际技巧、交际礼仪教育,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语言交际的本质,深化他们的学习印象,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例如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就要重视孩子们在交流过程中的礼仪教育,比如如何与别人搭话、如何选取合适的话题,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如何观察对方的情绪波动,结合不同的场景进行不同的话题转化等等。比如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不能简单的“比嗓子”,而是要有理有据、有条不紊地进行讲述,针对不同的年龄对象进行不同的称呼等等。又比如我们在引导孩子们与人交流的时候要做到诚实守信,以诚待人才能够获得别人的信任与认可……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生活综合技能。
综上所述,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孩子们的交往能力教育,不断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形式、完善他们对于交往的深刻认知,不断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创新他们的学习渠道,提升他们的交往技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做好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