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南县向阳镇中心小学,湖南 衡南 421100)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几乎每位学生都应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
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我们语文老师似乎都明白了,所以近几年几乎每个班级都建立了图书角,每年四月份的读书月也象征性地搞了几次读书活动,但构建书香班级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如何构建起一个优秀的书香班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打造健康活跃的阅读生态,这些方面都缺乏明确清晰的规划和设计,因此班级阅读容易陷入随意状态,这是众多教师深感力不从心的地方。没有一个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远目标,找不准一个方向,很容易将阅读做得不了了之。因此,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制定详实可行的学期、年度阅读计划,成立班上的读书组织,定出合理的读书章程和措施,完善并落实图书借还登记制度,规定每周乃至每天读书时间、确定阅读评价规则,每月每期进行评估等。阅读是积淀,是需要干干净净、心平气和来做的事,少些功利之心,少些浮躁欲念,珍惜与每一本书的相遇,引导孩子读每一本好书,才是正事。
这几年在构建书香班级这一块我下了很多功夫,主要是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关注:
了解学生家中藏书,将图书角的书籍写好书签后分门别类放置在不同的图书架上并在旁边张贴书目表,便于学生借阅。其次,调查学生的阅读环境,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纯净的阅读空间。通过了解学生所读之书,可以把握他们的阅读水平及兴趣,有利于做针对性的阅读推荐。因此,要求图书管理员严格把关借阅登记表,教师随时跟踪,适当的时候要对图书角的书籍进行更新,增添新购书籍。
了解孩子正在读什么书,跟他们进行个别心得交流,不仅让他们感到自己的阅读受到关注重视,而且还是一次爱书人之间的交谈,满足阅读之后那种不吐不快的欲望。读过相同一本书的人,总会拥有共同的话语。如果学生阅读的不是我推荐的书,而是市场上热销的书,也可以跟他进行分析、讨论,与我们推荐的经典童书进行比较,最终将他们引到一条高品位、高质量的阅读轨道上来。
一本书在孩子的手里滞留多久,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速度太快,读书就是走马观花,草草开始,草草结束,所得自然有限。应该告诉孩子相应的阅读整本书,何时精读,何时略读,何时浏览,何时大声朗诵等等。
阅读效果的检测比较复杂,不可能读完一本书就要求完成一条检测题,也不可能读完一本书就要写一篇读后感,这些都容易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具体实践中,我是根据他们的借书登记表的字数统计来了解的,每个月进行一次大统计,算出本月的阅读量,按等级进行评定,每十万字可以获得一颗星星,每五十万字可以获得一个月亮,每百万字可以获得一个太阳,根据结果选出当月“读书大王”。这样的举措有利于促进孩子大量阅读,掀起班级阅读潮,让阅读成为孩子的日常生活,像呼吸一样自然。当然,这是针对自由阅读而言,每学期还是班级共读,即大家共读一本书。
阅读既是个体的行为,也是群体的互动。读完书以后彼此进行交流,既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新的读书信息,为下一本书的阅读确定目标,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伙伴,交流对同一本书的不同看法。这样的交流如果在班级内部形成习惯,就会在班上营造出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儿童阅读固然重要,但是,毕竟孩子们在校还要学习其他课程,用在阅读上的时间有限。因此,家庭的阅读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占绝大多数的家长往往是坚持到孩子进小学以后就放弃了,不再给孩子讲故事,不再陪孩子读书了,他们以为孩子已经识字了,可以独立阅读了。这样的观点很普遍,但又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教师就是需要提醒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并不是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才应做的事情,如果现在不跟自己的孩子一起读书,将来你根本找不到和他对话的渠道和途径。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阅读层次的孩子,教师有没有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毕竟,班级图书角里的书不一定适应每一个孩子。准确了解孩子在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既可以即使帮助他们疏通化解,又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受挫心理,尽早进入到自己自由阅读的美好境界里来。
总之,班级阅读生态的构建需要有整体的的思路和框架,需大气的规划设计、大量的读书活动和大胆创新的思路做支撑,但是里面又需要填充更多细致的活动,才可以将整个阅读丰富起来,生动起来,鲜活起来。只抓活动而没有众多的细节的铺实,儿童阅读就还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停留在口头中,因此,把目光投注于每一位需要阅读的孩子,把精力投放到每一位需要阅读的孩子,把精力投放到每一本的阅读传递,把关注点放在每一家的亲子共读,一本本地读过去,一节节地长起来,儿童阅读才可以蔚然成林,书香班级也一定可以建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