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困生提升计算能力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贵州省惠水县濛江实验小学,贵州 惠水 550600)

一、引导学困生做好基础计算能力训练

计算是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学困生由于粗心或者对于算理掌握不深刻,往往会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所以计算的效率与准确性是教师日常教学中应该做好的重要教学项目。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特别是对于一些凑整的计算,例如8 和2、7 和3,6 和4,都要学生们能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与计算技巧。另外在进行乘法计算的时候,要针对常见的25×4=100,11×11=121、12×12=144,能够快速、准确计算。

其次教师也要引导学困生勤于练习:俗话说“熟能生巧”,引导学生多进行计算训练能够很好地提升他们的计算技能,丰富学生的计算认知。每堂课上教师就可以安排适当的练习训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困生能够逐渐掌握常见的计算窍门与计算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些多位数乘法的积是几位数,我都要引导学生们能够牢固掌握。例如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或者四位数,但是绝对不可能是两位数或者四位数。引导学生们在日常的计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归纳总结习惯,就能够让他们在日后的检查、检验过程中提升效率。

为了能够丰富学困生的计算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变换练,以便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这样的活动既能够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让他们对于数字更加敏感,为有效的计算打好基础。通过长期的基础计算能力教育培养,相信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对于数字的敏感度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培养学困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俗话说“习惯决定命运”,笔者认为在计算的过程中,“习惯决定成败”。良好的计算习惯能够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提升效率,做到准确、快速。而不当的习惯则会造成计算中出现不少的错误,制约学生的计算技能提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困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粗心、大意、马虎等现象,计算习惯不科学、计算过程不规范是学困生计算过程中的重要体现。教学中我们就要重视学困生的计算习惯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过程与计算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们能够学会观看:看就是认真观察,看清题目要求。有些学生会将除号当作加号计算,还有些学生甚至会将加法当减法计算,直接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特别在四则运算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不顾计算的优先级别,直接按先后顺序进行计算,往往会造成错误。

其次要引导学生们能够学会分析:计算不是枯燥乏味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趣味、充满挑战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们在计算的时候善于观察分析题目的要求与特点,例如对于45×64+45×36 这一题型,不少学困生在计算的时候先算前面的45×64=2880,再算45×36=1620,二者相加2880+1620=4500.但是不少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将45×64+45×36 转化为45×(64+36)=45×100=4500.这样一来计算就会变得非常简便并快捷。

再次我们要引导学生们在计算之后善于进行检查:检查是对计算结果进行查验、核对的重要方式,也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渠道。不少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可能不注意细节导致错误,但是只要认真核对、认真检查,也会发现错误。如果没有检验这一步,就会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三、加强对于学困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在考试的时候,时间往往是有限的,所以学困生计算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估算技巧,以便能够提升计算的效率,让估算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提升计算的时间效益。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3 和8,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1,相乘就一定是4,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估算认知,就能够使他们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提升效率,更好地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

四、做好对于学困生纠错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非常简单的计算题目,仍有不少学生出错,并且是不止一次出错。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让学生能够总结出自己为什么会出错,通过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合作,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比如不少学生往往会将25×4 与24×5 混淆,还有不少学生将16×5 与15×6 的结果弄反。这就是由于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不加思考,缺乏观察、缺乏总结导致的。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于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专门学习,比如在有余数的除法学习中,不少学生都很少去验算,导致计算结果往往会出错。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多鼓励学生进行验算,多总结计算规律。比如能被5 整除的数结尾是0 或者5,能被3 整除的数各个位数上的数字相加的和也能被3 整除……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些计算技巧,才能够在计算的过程中降低错误率,提升计算效率。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困生计算能力的教育引导,让他们能够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更好的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为他们的学困转化打好基础、做好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