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000)
进入新世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快速发展,未来社会变得越来越不可预知。如何让现在的孩子适应未来世界,是世界各国教育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2014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团队,着手研究“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至今已显现出一定的成果。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沉浸式教学”作为体现“深度学习”的主要抓手进行实践研究,并形成以下课题研究报告。
1.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2.沉浸式教学:最初是一种针对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模式,指教学中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的全封闭语言教学模式。数学沉浸式教学是指使学生“沉浸”于数学学习情境之中,全身心积极参与、获得成功体验和能力发展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1.深度学习。1976 年,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马飞龙和罗杰·塞里欧在《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并阐述了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这两个相对概念。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深度学习的研究都高度重视,在广泛研究中逐渐形成了“迁移说”“素养说”等深度学习的各种界说。我国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小组将“深度学习”确定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智慧之旅。强调深度学习是发展素养的学习、是理解性的学习、是符合学习科学基本原理的学习。
2.沉浸式教学。沉浸式教学最早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加拿大魁北克省。St.Lmabert 地区率先从幼儿园到高中开始实行法语沉浸式教学实验,取得惊人的效果,引起巨大轰动。后来,世界各国开始效法这种教学模式。在“沉浸理论”形成早期,我国就将其引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言学习实验中。后来,这一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我国的英语教学。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沉浸式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近日,北京培新小学开展的“基于VR 技术支撑的‘IES 沉浸式课堂'”教学实验,获得极大反响。
我们研究小学数学沉浸式教学,旨在契合国家课程改革方针路线,以“深度学习”为目标,通过沉浸式情境设计与体验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1.课程改革方面: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将立足于本校和本区域的特点,重新审视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学习内容,开发小学数学沉浸式教学课程,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方法迁移,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
2.教师成长方面: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将通过系统地学习深度学习和沉浸式教学的相关理论,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整体把握学习主题,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迷思,系统规划学习进程,设计持续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和建构过程。
3.学生成长方面:在数学沉浸式教学中经历解释、思辨、推理、验证、应用等更有难度,更具综合性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落实国家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目标要求,研究深度学习理论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逐步形成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小学数学特色课堂。
2.通过沉浸式教学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情感、角色之转换和心灵引导的课堂目标的实现,促使学生获得内在满足感。探索小学沉浸式教学的组织方式及推进策略。
3.开发助力沉浸式教学的教学用具与课件材料,建立小学数学沉浸式教学的多元评价体系,促使“指向深度学习的沉浸式教学”研究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
1.理论研究:学习深度学习和沉浸式教学相关理论,思考如何恰当地将沉浸式教学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现深度学习目标。
2.行动研究: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从沉浸式具身学习、问题引领、游戏化教学、故事情境教学、“错误——匡正式”教学、持续性评价策略等方面探索小学数学沉浸式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
1.文献研究法:学习关于深度学习和沉浸式教学的研究成果,支撑和建构起我们自己的小学数学学习框架,服务于我校和本区域的数学课程改革。
2.行动研究法:将理论研究付诸实践,在课堂上实践我们的研究成果,确保研究成果真实有效,学生能真正进行沉浸式学习,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3.案例分析法:从本课题出发,进行课堂实践的同时,进行广泛的课堂观摩,进行个案研究,分析沉浸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本课题下一阶段的实施方法。
4.经验总结法:总结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整理归纳研究材料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具有推广价值的“小学数学沉浸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