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惠水县大华小学,贵州 惠水 550602)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凸显创意,往往过于重视教学的形式包装,特别是在多媒体运用的过程中,多媒体运用过多、过杂,使学生们的情绪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当真正进行知识教育的时候,学生们依然沉浸在之前的氛围中,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这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可见多媒体教学模式不是任意场景下都可以运用的,更不能随便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要符合教学的具体内容,才能够更好的为教学活动服务。否则,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只会转移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或者加重学生的理解难度,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反而不利。
例如在教学《姓氏歌》的时候,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引入《百家姓》这一内容,能够很好的拓展课文的教学内涵,丰富学生们的学习体验。但是如果教师过于重视《百家姓》内容的挖掘,就容易导致教学内容出现偏差,导致过多与课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导致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偏差,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所以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在多媒体教学的理念下设计教学内容,而不能单纯为了创意的外壳而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意。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辛辛苦苦准备的教学案例,设计了教学内容,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情绪也相对较高、参与积极性较强,但是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成效依然不明显、学习效率较低,与教师的共鸣较少。这就是由于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们的学习实际,与学生们的生活实践相距较远,导致学生们难以感同身受,进而造成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较低。所以多媒体教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既要符合课堂教学内容,也要尊重学生们的学习实际,只有引发学生共鸣的教学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姓氏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姓氏,在《百家姓》中选取相关的片段,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姓氏在百家姓中的位置。这样既能够使学生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们能够了解更多其他的姓氏,以便学生们在日后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姓氏,还能够掌握不同形式的不同汉字结构,提升学生们的识字效率与交际效率。对于班上存在较多的姓氏,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自我介绍,讲述自己姓氏是哪个字。例如“木土杜”“立早章”“草头黄”“又耳邓”“文刀刘”“关耳郑”“耳东陈”“干钩于”“木易杨”……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姓氏特点,进而让学生们在日后进行人际交际、自我介绍的时候更准确地表达。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就能够在符合自身实际的场景下学习语文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发展,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综合素质,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创新教育,也要追求课堂实效,重视教学效率的提升。具体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做好形式创新、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之外,更要重视内容的创新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创新。借助多媒体教学这一模式将更多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以便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学习技能、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教学传统文化教学中我们也要丰富传统文化的教学形式,科学运用媒体教育,将传统文化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近些年来风靡全国的“经典咏流传”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传统文化、创新学习形式的栏目。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将音乐与诗词相结合,更好的趣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升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例如我们就可以将节目中贵州本地学生歌唱《苔》一诗的视频进行引入教育,让学生们通过歌唱学习诗词内容、掌握诗词内涵,在音乐的韵律中体会到诗词中包含的意志与品质,更好的深化学生们的学习印象,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而是融入了更多的教学元素与教学策略,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感悟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过多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接不暇,反而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所以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适当控制多媒体教学法的运用,切忌过多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以防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影响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的具体掌握与理解。
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就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法“力度”的掌握,即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渗透教育。例如在课堂导入、课堂总结的时候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在进行难点攻破、重点讲解的时候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价值,而不是仅仅将多媒体教学用来“装点门面”。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多媒体教学的实效,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价值,也要科学运用,避免其弊端的影响,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学习更多语文知识,获得更多学习方法,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