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三中学,辽宁 本溪 117000)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发展时期,这个时候学生的情绪是极其不稳定的,因此,如果能够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上融入情感教学,那么就能够把学生的情感引入正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自新课改以来,新课改强调德育,所以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科目,就是为了能给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在教师的心中,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课堂上还是会去重视学生的课业成绩,所做的教学内容,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业成绩而去实施,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同时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好奇心是特别重的,所以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融入学生的情感教育,帮助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有良好的道德意识,面对事情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据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就目前我国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来说,很多教师都不是专门的教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的,而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借调过来教这门课的,所以这些教师并不具备丰富的教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情感教育,从而就会导致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特别的死板,教师只会照着书来念里面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也会觉得特别呆板、无趣。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得这门课脱离学生的实际,还会使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听不懂,所以学生就会有学习障碍,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的开展。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情感教育

(一)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真切感受情感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融入社会上真实的生活例子来进行教学,由于学生除了在学校之外,最多的时间就是处在社会的生活中,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的时候,就可以以社会生活为例子,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来感受,在我们身边的真善美,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课堂中走出去,参加各种社会的爱心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募捐,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捐出去,送给需要的人,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一个无意间的行为,可以帮助一个人,使学生能够做一个有爱心的好青年。

(二)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上,教师要想更好地渗透情感教育,首先就要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就是可以使用多种组织方式融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使用参观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观看红色文化基地,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其中的红色文化,让学生牢记历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而且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所以在教育教学上也融入了信息技术,很多教室都有配备多媒体设备,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室里已有的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正能量的电影,让学生通过观看电影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像今年我国七十周年的爱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教师可以利用教师的多媒体设备来给学生播放,让学生进行认真观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去阅读各类的优秀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由于阅读是一个丰富学生自我精神文化的一项活动,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提高自我修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文化层面,还会使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也能够更加透彻,通过阅读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在另一个方面也可以渗透情感教育,是学生的情感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能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首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使教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做得更加成功。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是要自己去亲自的进行实践,这样才能够找到最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拥有正确三观的社会发展型人才。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灌输正能量的意识,让学生观看红色电影,阅读红色书籍,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