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苏区资源融入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整合与研究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上犹县思源实验学校,江西 赣州 341200)

如何提高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感染性以及时效性,是相应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必然使命。目前苏区资源已开始积极活跃于各电视平台,在社会发展领域内,基于新的发展形势,中学教师也必须利用好苏区资源教学优势。灵活巧妙的去教育学生,将苏区资源贯彻于学生学习的心田,让学生能够在资源认识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

一、苏区资源基本概念

所谓苏区资源是红色资源的重要代表。在红色资源范畴内,它包括由红色歌曲、红色书籍、红色文化所传承的一系列资源。它在我国建设的各时期都广为流传,这饱含着民族的深刻精神。苏区资源只包括自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期所创造的蕴含革命精神的资源。苏区资源代表着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更记载着一段悠久的历史。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产物,它激励了一代人不断向上、热血奋斗的不懈精神。

二、苏区资源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意义

苏区资源不仅仅只是火热斗争的真实写照,同时它也是具有着鲜明革命情感和特定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传承苏区资源、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唤醒学生的红色记忆。在红色记忆传承过程中,学生也能够真正感受到苏区资源背后所蕴含的丰富革命意味。教师可以借由苏区资源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愉悦学生的身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受到相应的感化。其次,苏区资源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扬不断奋斗的艰苦作风。某些红歌真实的反应出了中国共产党在奋斗过程中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传唱这些红歌对于学生来讲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将苏区资源融入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使学生获得艺术的不断感受,这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口号,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到苏区资源背后蕴含的深层本质。

三、红色苏区资源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路径

(一)引入苏区资源教育丰富授课形式

在中学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苏区资源融入,使得学生能够在苏区资源理解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苏区资源强大的精神冲击力。这会给学生的内心带来深刻的印象,学生会对所学习到的知识完成坚定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可基于基础的历史知识理论,采用ppt 或者视频模式去对其进行教学。结合某些电影片段与朗读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知。过后,再在课堂上一起对其进行讨论,学生大多会在小组内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开展学习。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着重讲解《保卫黄河》这首歌曲历史知识,之后将相应的片段剪辑出来,供学生进行欣赏。在讲授这首歌曲时,教师应将相应的歌词诵读出声,由此营造一个特殊的爱国情景,让学生对《保卫黄河》这一首歌曲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在此种背景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会不自觉的被教师激发出来。这样的多样授课模式能够让学生对苏区资源产生潜移默化的认知,在红歌的熏陶之下,学生也很容易与他人产生内心上的共鸣。它会发挥出苏区资源教学应有的价值,推动德育教育工作发展。

(二)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苏区资源教学

中学阶段的历史课程通常是由教师与学生这两重因素共同导致的,某些时候,教师的教学过程过于压迫,这也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应改变授课模式,将苏区资源与德育教育工作做好整合。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式教学,结合苏区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我德育能力。教师还要积极寻找苏区资源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点。结合苏区资源,提高德育教育教学成果。

(三)加强合唱模式引入,做好苏区资源教学

作为苏区资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将红歌引入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也具有着其独特的意义。红歌体裁多样,其教学方式也呈现着一种多样化。加强合红歌教学是教师提高学生对于红歌知识认知的一种重要途径,将红歌引入课堂,能够让学生参与到红歌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也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红歌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集体活动,这是学生共同表现美、理解美的一种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可借助《农友歌》、《井冈山来了毛泽东》、《映山红》等著名歌曲,加强学生在红歌过程中的协调辨认。使得学生通过合唱能够清晰地监听自己的声音,找到自己的发声特点。这时合唱团的学生也大多能够完成协调共赢,这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开展模式,它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深刻影响。

结语

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需要教师在课下下好功夫,了解学生基本的学习情况。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苏区资源的教学。与此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心理,通过回忆苏区资源,激发出学生独特的苏区精神。让学生在回顾历史、认知历史过程中传承优秀传统,提高学生的民族情感,完成德育教育工作质量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