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幼儿园,江苏 苏州 215222)
传统文化是长期传承积淀形成的价值体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幼儿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融合,有利于幼儿萌发民族意识。有关部门出台《运用传统文化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见》等政策法规,以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丰富的祖国文化,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民俗特色的传统文化蕴涵丰富的教育意义,民俗存在于民间,是可以为幼儿感受体验的本土教育资源。幼儿园应从本土民俗特色入手挖掘教育资源,通过开展民俗主题活动使幼儿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
民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靠口头行为方式传承的风俗习惯等文化,民俗特色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非常必要,是传统民俗文化传承的要求,有利于对幼儿民族意识的培养。中国民俗传统节日以其浓郁的节日氛围,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西方文化渗透,中国传统节日淡化趋势明显,文化传承必须从小抓起,通过了解感受民俗传统文化,才能使儿童更好的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精髓【1】。
为保护我国珍贵非遗文化,按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非遗名录,将春节、端午节等民俗节日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幼儿园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教育,可以加深幼儿对民俗传统的了解,培养幼儿对我国民俗传统节日的热爱,肩负中华民族千年历史人文传承重任。幼儿园利用社会民俗文化资源,通过有趣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感受民俗文化的乐趣,在成长中内化爱国精神。社会民俗文化以其独特丰富性,受到幼儿园教育的重视,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状态,融入社会民俗文化资源,有效补充幼儿园民俗节日教育形式。
民俗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积淀,作家冯骥才呼吁传统节日文化应纳入中小学教育,建议通过媒体宣导推进节日读本进入中小学形式提高国民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改良传统节日文化与大众心理契合度,创新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将民俗文节日化融入幼儿园教学非常必要,家庭社会资源是幼儿园开展主题民俗文化教育的有力助手,幼儿园开展民俗主题文化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创设节日民俗环境,建设民俗文化课程等途径进行民俗文化教育。
每个民族地区有独特节日民俗特色,节日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文化,春节是汉族最盛大的节日,大多地区有拜年、守岁等习俗,不同地区风俗不同。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土民俗节日在园内宣传栏张贴春节风俗宣传内容,教幼儿做年糕等春节食物,带领幼儿开展春节特有民俗活动,使幼儿感受春节传统节日的氛围。民间艺术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利用民间艺术可以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使幼儿受到民间艺术的熏染。幼儿园应利用民间艺术形式为幼儿创设园内室内环境,如走廊装饰可以选用民间艺术特色的材料,如编织、剪纸等,使幼儿感受民间艺术博大精深。选择制作走廊吊饰材料可以借助家长资源,搜集大量麻绳等废旧材料,根据班本文化特色设计制作,将废旧材料变成富有童趣的工艺品。使幼儿切身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2】。
纲要指出要求利用资源引导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简单的民俗与物质环境创设不能达到要求,需要将幼儿园素质教育与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融合,完善以艺术教育为主线的原本理念,通过恰当的形式与丰富的课程资源创设课程环境,使幼儿深入接触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中有很多文化教育内容值得幼儿学习,如教师可以利用童谣,民间谚语等民间文学形式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喜爱。可以通过民间歌舞,戏曲等音乐形式吸引幼儿,强化幼儿对民间艺术形式的认知;可以通过印染、泥塑等民间美术形式促进幼儿对民间艺术的了解,通过开展踢毽子等民间游戏活动活跃幼儿身心,进行民间传统艺术的启蒙。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根据节日开设主题相关活动,通过变换材料投放与环境布置,使幼儿真切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如清明节有祭祖扫墓的民族文化,清明时节幼儿园可以增设祭祖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到烈士陵园扫墓,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重阳节习俗的寿星挂匾,可以带领幼儿到敬老院进行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尊老,培养幼儿良好的价值观。主题活动中充分挖掘节日自然社会资源,通过幼儿走出去与家长请进来促进主题民俗教育活动的开展。家园互动是最佳育儿途径,在民俗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中,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节庆活动,如端午节邀请爷爷奶奶与孩子们包粽子,元宵节与父母制作灯笼等,通过活动使幼儿园家庭形成教育合力,使幼儿更多的 了解传统文化。
幼儿关注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园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关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围绕幼儿需求核心,开展设计丰富的活动,体现民俗节日文化内涵,与幼儿生活结合,使主题活动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如端午节赛龙舟等典型习俗切入,与幼儿生成很多整合主题活动。小班开展《粽子宴会》等系列活动,中班开展《包粽子》等系列活动,大班开展《端午节的由来习俗》等活动,注重整合家庭社区教育资源,通过绘画活动,美术活动等不同表现形式,让幼儿在丰富的主题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培养民族意识。
民俗文化蕴涵丰富的教育价值,让民间民俗走进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幼儿园教师要学会盘活民俗教育资源,让传统民俗活动走进幼儿园,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使幼儿园因民俗介入富有特色,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世代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