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甘肃省广河县回民第二中学,甘肃 广河 731300)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乡,由他人代为照管的正常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关键期,但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严重缺失。他们往往比普通的孩子更加孤独、自卑、敏感和偏激。

近年来,国外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较少,但国内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研究”方面的研究文献众多,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王东强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指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两方面,涉及儿童性格、心理、成绩、人际交往能力等。相关政策实施的乏力、父母思想观念的影响、临时监护人的监护疏忽、学校与社会帮辅的缺位是问题的主要成因。季彩君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研究--以苏中地区为例》一文中提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甚至是留守儿童自己要积极行动起来,使其由过去的补救式、被动式的解决方式向预防式、长效式的解决方式转变,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纵观这些研究资料,可以发现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充分考虑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地区因素、人文基础等差异。

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2013 年我国有留守儿童6102.55 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广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自然资源匮乏,农村自然经济水平低,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绝大多数,因此初级中学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0%左右,大大超过国家平均水平。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县留守儿童共分为三种情况,第一,有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抚养;第二,有亲戚代为抚养;第三,有较为年长的孩子来抚养较小的孩子。总之,就是孩子们自己生活、自己学习、甚至自己生存,由于其心理、生理尚未发育成熟,导致其在面对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的困难、挫折时,缺乏相应的心理调适机制,再加上长辈的溺爱,父母教养责任的缺位,使得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这一课题核心概念形成较为清晰、准确、全面的认识。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策略的实践推广,对广河县初级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有极大地改善。

(二)研究内容

1.对“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这一课题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2.对广河县初级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成因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

3.对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后,根据本县实际制定的解决策略进行实践——分析——对比——调整——实践的循环验证,最终形成有推广价值的、能有效改善广河县初级中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实施方案。

(三)研究假设

1.对象、范围。指对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研究。本课题关注广河县初级中学现阶段留守儿童生存与教育现状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来探究一种新模式,以弥补父母缺位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使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地成长。

(四)预期创新点

1.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中,教育工作者积极转变观念,改变思路。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予他们心灵、精神方面的关爱和引导。经常与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其转变理念,使他们更加重视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

2.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推行“吸引力法则”,进行正面的思维吸引,激发学生的潜能。使留守儿童真正的自信起来,从内心开始关注自己认识自己,敢于、乐于展露自己的优点,引导其积极向上。并通过每天打卡的方式,细化到一言一行中,通过日积月累,慢慢渗透到日常言行中,成为个人道德素养的核心。最终形成并值得推广的每天“一激发、一打卡、一养成”的“三个一”循环行为教育模式。

3.通过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机制,通过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从而使关爱责任落实到实处。与此同时,与政府、社区、共青团等加强合作,来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促进孩子们的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本课题的研究,以广河县的七所初级中学为单位,以“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生存与教育现状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为载体,采用问卷调查法、行为追踪对比、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借助学校及其他兄弟学校已有的科研成果、班主任集中研修活动、利用其他同仁提供的资料、经验等资源,通过“交流、讨论——阶段性总结——实践应用——交流、总结——再次实践”等反复探索的方式,提出我县现阶段留守儿童生存与教育现状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的意义、研究的途径、解决对策等。以我校八(1)班、八(10)班、九(2)班、九(5)班,四个班级的97 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定的留守儿童的行为跟踪数据的分析、对比,逐步完善研究对策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主要围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这一课题设计调查问卷,完成对广河县初级中学教师、留守儿童、家长等对象的调查工作。调查完毕后,通过问卷反馈完成调研报告,提出解决留守儿童生存与教育现状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我们依据课题研究的不同进程,需要分层次地解决具体问题,在课题的研究中,通过课题组成员的不断学习、探讨、请教同仁和相关专家等方式,不断纠正研究中的不足,完善解决对策方案,最终形成值得推广的“激发潜能——行动打卡——习惯养成”的行为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