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宁 272000)

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这便要求我们必须分析和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家庭因素是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一个关键因素,了解大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笔者主要分析了家庭因素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并探讨了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健康的发展。

一、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一)教养方式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其第一任教师,若是家长教养孩子的时候,采用严厉惩处的方式,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胆怯、畏缩以及逃避现实的情况,甚至可能会出现自卑甚至是抑郁等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喜欢说谎,不信任别人。父母若是长期严厉,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暴躁情绪,容易攻击他人[1]。若是父母过度的保护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很容易缺乏主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碰到事情优柔寡断,决策能力较差,甚至可能会给孩子自我意识造成影响,给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家庭收入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通过分析大学教育可以发现,大学教育的教育管理制度基础是学分制,学分制也很容易导致不公平情况的出现。有些家庭因为收入比较少,这也会导致学生学分和其他学生出现一定的差异,因为有些学科学分不会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学习效果,也不会解决其生活问题,这也会导致贫困生抉择困难。大学生本身便是知识储备比较丰富的群体,其自我期望值往往比较高,希望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并获得他人的认可。这也会导致家庭贫困的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的时候更容易敏感,心理也会更容易受伤,人际关系很容易出现问题。

(三)特殊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特殊家庭结构主要包含了三种,第一种是单亲家庭结构,可能父母离异或者其中一方去世。第二种是再婚家庭结构,父母离婚,其中一方又再婚组成了新的家庭。第三种则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三种家庭结构方式都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单亲家庭学生很容易孤独,从而养成孤僻性格。人本身便是一种群居动物,人需要认同,在家庭中也需要家长的认同。独生子女很容易被溺爱,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将自己放在中心的位置,独生子女的独立性往往都比较差,这也会给其心理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四)父母学历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通过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父母的学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父母工作比较稳定,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时间和精力更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比较高。虽然很多大学都进行了心理健康教学课程的设置,但是学校教育本身便是在以往基础上来改进和修正,当前很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都受到了父母学历和职业的影响。

二、家庭因素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对策分析

(一)家庭层面的对策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自己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常常会通过谈话的方式,教育效果和选择的谈话方法有着直接关系。但是家长必须认识到这种教育方式不是父母高高在上的教育孩子,而是在平等的环境中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2]。在交流的时候,需要把握好相关的时机,确保孩子在情绪比较平和的时候再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在交流前必须做好铺垫工作,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自己去进行对错的判断。这种交流方法能够让孩子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不会产生心理上的方案。这种交流方式不但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还会让孩子积极乐观,给父母和孩子更好的交流沟通奠定基础。

(二)学校层面的对策

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来进行教育[3]。高校必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须认识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而是整个学校的责任。

(三)社会层面的对策

和家庭环境相比,社会环境给学生造成的影响层面比较的狭窄,但是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环境会给学生心理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经济发展情况、社会风气以及传媒都会影响学生心理。社会各界领导都必须认识到社会环境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文化部门则需要做好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政治工作,剔除那些不健康的负面文化产品,降低其给学生造成的影响,给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其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便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笔者主要分析了家庭因素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需要重视家庭因素,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观念,给学生更好的成长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给学生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