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疫情来袭,神州闭户,网络成为了我们与学生沟通的桥梁。面对着全新的教学形态,《现代礼仪》课程教学应进行及时调整,直面挑战摸索尝试,形成与学生隔空交流、良性互动的学习状态。同时课程教学坚持高职教育导向,以培养知礼守礼、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大学生为目标,因此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交往及职场工作中的文明礼仪原则和应用要求,强化文明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自我礼仪修养和增强社会交往技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公共关系的目的。
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在《现代礼仪》课程在线教学中应当仔细研究课程性质及单元知识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各种功能,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目前超星学习通、职教云、智慧职教等通用的在线教学平台经过几年的运行完善,开发了新颖、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完全能够满足教学所需。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在线教学平台,根据每节课不同内容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包括讨论、抢答、头脑风暴、课堂小测验、qq 群现场演示等内容,侧重教学互动,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示的机会,形成课堂参与意识,做到了每一项活动形成一个燃爆点,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程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区别。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现代礼仪》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文明素养意识的培养,可采取钉钉直播或qq 群知识点直播的教学方式,跨越网络课堂空间、时间限制,通过设置场景、案例讨论、中西礼仪观对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时间指导,推动学生主动探寻、分析礼仪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渐深入。
现在的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于传统枯燥乏味的“说教”难以接受。因此在线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改变,从学生角度考虑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传输方式,比如在与学生沟通中抹去年龄代沟,以学生喜欢的明星举例示范,配合课程需求下载使用流行APP,多多使用学生喜欢的“网络语言”,提出的问题要做到既能促进思考又要让学生会心一笑。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感,老师的形象也生动起来。
古人认为“礼”是“仪“的内在道德要求,“仪”是“礼”的外化行为规范,只有准确地把握“礼”的内涵,“仪”才会更加得体。礼仪教育也是人的素质教育,历来为我国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所重视。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大意是说只重品质朴实,而不重仪表礼节文雅,则显得粗野;只重仪表礼节文雅,而缺乏质朴的品格,则显得虚浮。只有二者结合,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与传统礼仪一样,现代礼仪中礼仪与道德的关系依旧十分密切,在礼节仪式、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交往程序等等“仪”的内容中,仍包含着深层的价值判断,诸如现代社会的自由、平等、团结、尊重等价值理念。可以说,《现代礼仪》课程中先天带有“思政基因”。在线教学活动中强调职业礼仪、职业道德,个人言行、人际沟通等内容,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因此,我们应当崇“礼”尚“仪”,引导学生“德”“行”并修,从而达到“礼”与“仪”的和谐统一,培养出德才兼备、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
《现代礼仪》课程教学中要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发掘礼仪知识背后的民族文化根基、文化精神与价值导向。我们应当切记不可将礼仪课简单化、形式化,要深入民族文化内核,挖掘礼仪教育的深层价值,激发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以正面导向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比如学习服饰礼仪,我们既要让学生了解当前流行的职业装、西式礼服,也要为学生讲解我们中国传统服饰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式礼服的形制、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认可中国民族服装文化;在讲见面礼节时。我们既要让学生了解握手、拥抱、亲吻等西式礼节,更要让学生熟悉中国传统见面礼节揖礼、拱手礼、万福礼等,从文化根源、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东西方礼节的差异,更要强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我们中国传统见面礼节更适合当前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在线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以思政教学为导向,引领教育学生把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传承下去,赋予礼仪文化新的内涵,这才是礼仪教学的任务,也是高职礼仪教学的根本方向。
当前很多院校和礼仪课教师在礼仪课教学上流于形式化,将礼仪课教学等同于简单的动作和表情训练。很多礼仪教材都大篇幅地介绍人的体态体姿,如何站、坐、走、鞠躬,吃西餐的坐姿,握手出手的角度等等。以微笑作为例子,对于如何微笑、微笑需要露几颗牙齿很多礼仪教材上都有明确规定。但这些刻板规定却往往使学生认为礼仪就是如此流于表面化、形式化的浅薄内容。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强调只要对来宾心怀敬意,发自内心地微笑,这种笑就一定是美丽的;反之,即使符合所谓的标准,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别人也不会感受到你的热情与尊敬。因此,我们在现代礼仪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特别强调注重“礼”的本原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修养。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礼仪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要求,这种行为规范是内在道德要求的外化形式,只有准确把握了礼仪精神的内涵,言行举止才会发自内心地得体,才能达到更好的礼仪效果。比如在讲表情礼仪这一单元时,我们就着重强调进行表情管理练习前先调整个人心态,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只有心中充满阳光,对他人充满善意。我们才能让自己的表情变得亲和温暖;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不能只强调外在的仪容仪表与礼仪规则,更要将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将礼仪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增加道德修养方面的教学内容,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为人处事原则等等,努力培养学生宽厚的人性品格,引导他们从内心的情感体验中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比如在接待礼仪的环节,我们就应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对方的需求,而且职场人士要有职业操守,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现代礼仪》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具体礼仪规范的介绍及礼仪内容的练习上,而是要将知识传授放到树立学生人生信仰的整体战略中来思考,要充分发掘礼仪知识背后的文化因素、价值关怀与民族定位。在教学中,不能舍本逐末,必须以课程思政为导向,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真正达到"以德为先,以德育人"目标,礼仪教学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交融,完成以德树人的任务。做到教学内容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教学目标上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教学方法上融入法、渗透法及指导法相交叉,以实施在线课程的有效教学。
我们认为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而且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对礼仪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当代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桥梁。通过《现代礼仪》在线课程教学,我们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社交礼仪规则、知识和技巧,增强相互尊重、诚实守信、平等友爱的意识,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公共关系,为生活与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为就业及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