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师范生硬笔书法技巧的有效途径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引言

在师范院校开展硬笔书法教学过程,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要加强教学实践研究,从而不断提高硬笔书法教学认识,从而才利于构建更加高效的硬笔书法教学课堂。本文在实践探索过程,总结了硬笔书法课程建设的价值,分析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为了实现教学有效性,要深入开展教学实践研究,从而才利于培养学生书法学习能力。

一、师范院校硬笔书法课程开设的价值

“三字一画”是师范生的基本技能,硬笔书法又是三字中更基础更重要的部分。同时书法艺术本身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因此在师范院校开展硬笔书法课程,不但可为学生全面接触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供途径,促进书法艺术的传承,还能让学生通过书法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强个人的气质和修养。此外书法技艺更注重实用性价值,师范生锻炼书法技能,能够进一步修身养性,让人更具有耐心和意志,这些品质均对未来从业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书法练习需保持平和的心态,以较高的专注力和耐心完成书法作品,提升坚持不懈的意志。硬笔书法作为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设施的重要手段,师范生必须很好掌握。对师范生来说,三笔字和普通话均作为重要的基本职业技能,因此加强书法练习,让学生从书法中获得审美和观察等能力的提升,可为今后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前提基础。书法中凝聚了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当前应用率较高的硬笔书法,更能让学生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信心和敬畏感,让学生产生更强烈的爱国情怀,促使其实现对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当前对师范生开设书法课程收效良好,学生普遍掌握了较高的书法技能。学校也会定期举办书法成果展览、竞赛及作品展等活动,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书法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提升书法技能的同时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二、培养师范生硬笔书法技巧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大学生的硬笔书写兴趣

书法作为一项实用性技能,需长期稳定的锻炼才能形成,因此教师应着重从兴趣出发,为学生提供持续的练习动力。书法练习的过程较为单调,长期坚持便需要一定的毅力,教师应着重从兴趣入手为学生提供联系的内驱力,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书法的乐趣,认识到必要性,由此完成长久的练习和提升。硬笔书法作为书法中的一个分支,其审美与技法都植根于传统书法,且具有简洁易懂容易操作,适用性更广更强。正所谓“把字写正两年,把字写歪了要二十年”,和软笔书法比更容易学习掌握,规律性更强,可以让学生了解鼓励学生学习。大学生的理解和思维水平已经较为成熟,因此通过观摩和思考,会逐渐提升对书法的研究兴趣,从而调动更大的热情参与练习。此外高校还可组织开展竞赛类活动,也可以通过硬笔书法社团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书法的乐趣,整体提升自身的书法造诣。

(二)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往硬笔书法方面的教学模式局限为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这样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信息接收状态,也难以调动更大的热情参与探索和研究,极大影响了学习效果。对此教师若想提升学生的硬笔书法水平,可从教学环节的设置入手进行优化:一是示范环节。教师可通过示范为学生展示正确的书写要领,让学生快速掌握技能的核心,提升学习的效率。二是指导环节。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要领,还需让其懂得观察和分析的技巧,相对于具体文字的书写技巧,让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经典作品的能力,对其整体提升书写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三是练习环节。开展硬笔书法教学时,应将练习环节与理论教学同步开展。书法本身的实用性较强,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和开放的练习环境,让学生在练习书法书写技能的同时,还能获得情感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进一步深化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除了练习,教师还可定期为学生提供书法家的优秀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从心态、认知和情趣等多方面认识书法作品,感受其中的深厚内涵和寓意,从而提升鉴赏水平。当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而忽略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因此学生只在临摹方面显现出一定的学习效果,而未形成综合性的能力。对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侧重培养学生观察书法家的运笔和写字结构特征,并总结出与自身写作习惯相契合的技巧,应用到书法写作中。在教学讲解中多和其他学科如音乐、社会人文、社会交际等方面给学生讲课以类比,帮助学生理解书法,技法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具备一定的书写基础后,教师便需鼓励其充分发挥个性和特长,尝试进行创作,将学习到的理论和技巧应用于实践中,从而学生不仅会临摹,还会创作,真正掌握书法写作技能。

(三)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

形成完美的书写效果,不仅需掌握较为成熟的书写技能,还需在坐姿、书写环境等多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实施书写时,坐姿与拿笔的姿势较为关键,只有学生以正确的坐姿开展书写,才有可能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教师需从汉字的起源开始,对不同字体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和掌握书法技艺的意义。书法并不是简单的写字,而是以笔为工具,将一定的技巧和艺术审美运用到写字中,使书写的汉字具有文化和艺术神韵。汉字是一种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线条、结构等元素。硬笔书法注重结构之美,学生可通过临摹巩固对字形结构的把握,从而形成整体性的艺术感知能力。除了钢笔字外,粉笔字也是硬笔书法中的一种,对于师范生来说,粉笔字的应用率更高,也是职业的必备技能。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可将钢笔字和粉笔字联合使用,批复作业使用钢笔字,板书陈列使用粉笔字,还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手段,让学生将粉笔字牌照上传微信书法群,便于展示和讲解,促进学生的书写练习,全面向学生提供潜移默化的艺术影响。课堂教学只能促进学生对书法形成一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但真正夯实书法基础、提升写字的技能还需要更广泛的途径。因此高校可定期开展“三笔字”的竞赛活动,或者在教学时让学生展示粉笔字技能等,及时评价总结学生的练习成果,促进学生不断提升书写水平,形成富于个性化的书写风格。当前多数课程的实施有赖于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对传统的书写方式依赖程度不高,即便如此,教师更需向学生强调传统技能的重要性,并尽量为学生创建更多锻炼和展示的途径,让学生形成扎实的书写基本功。

(四)加强硬笔书法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书法审美情趣

由于硬笔书法的课时较短,教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因此需将对知识内容和技巧的体会在课后开展,可见学生独立练习写字的过程便难以获得教师即使的指导和帮助。对此教师除了要向学生系统介绍书法知识外,还需侧重传授学法方面的知识,以便学生能够在课后独立完成知识的深化与练习,实现理想的学习效果。选择经典书法作品进行临摹,是提升书法技巧的有效途径。教师可辅助学生选择符合学生兴趣倾向且难度适中的字帖进行临摹,定期布置一定量的临摹作业,并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课后的练习作业进行点评,并就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在开始临摹前,教师应先让学生掌握“读帖”的方法。学生开展练习前,往往无法对字帖形成更为透彻的认知,还未观察到字帖的特点便匆忙开展练习,这样即使提高练习量,也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对此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读帖和观察的能力,通过细致和有技巧的观察掌握书写的特点和规律,掌握汉字的起笔和落笔规律,笔画的搭配及整个字的结构等特征,从而在练习时便能够实现较为明显的技能提升。硬笔书法基于软笔书法形成,更为注重字形的艺术呈现效果,为汉字赋予了形简而意深的艺术价值。书法作品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美学理念,硬笔书法中的点、线及字体的结构、神韵等均产生于美学原理,一副书法作品也可以看成是一件艺术品,能够给受众带来更为愉悦的精神享受,能够净化心灵,实现美育目标。教师可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再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展示书法作品,并使用优美的语言进行讲解,为学生营造具有审美气息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书法作品中的艺术美感,让学生系统体验到书法的艺术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熏陶和提升。

(五)设立写字评价激励机制

书法的练习需要长时间的耐心坚持,因此教师需着重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内驱力,主动参与书写练习活动中。当前师范院校开设的书法课程学时也较少,学生很难全面接受到系统的书法训练,对于书法的接触和学习也为了迎合专业需要,并没有对书法的学习形成深入的认知。此外书法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很难一直保持相当的热情参与练习。因此教师为了让学生自发参与书写练习,便需引导其体验到书法的乐趣。对此教师可设置专门的书写评价机制,并对主动参与其中、取得良好成效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奖励,因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建立书写的信心,逐渐形成扎实的书写能力。激励机制需从多层面对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需兼顾艺术性与实用性,从多维度对作品开展客观评价。一是需按照明确的评价标准实施,做到讲、练与评价标准一致。二是评价的准确性。对作品的优势和不足需提供准确的评价意见,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三是主体性。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互评,通过评价他人的作品来提升鉴赏能力,并借鉴经验,提升自身的书写水平。四是形成课内外活动联动的评价效果。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评价,还可将评价结果展示于公共区域,让表现优异的学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激发其继续提升的信心。这种方式不但会给学生形成一定的压力,同时也会促进其运用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书写技巧的研究中,从而明显提升练习的效果。

结束语

在师范院校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硬笔书法能力是必要的,为了加强教学研究,教师要重视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平台,要积极开展教学评价研究,通过结合以上阐述,从多方面对硬笔书法教学对策进行了总结,旨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硬笔书法书写技巧,进一步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