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责任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一、引言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极强的典范性,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排头兵。把握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新内涵,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高校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担负起责任。人以德为本,则天下安定;师以德为本,则培养学生才能人才辈出。德为师之本,有德之师,才能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1]。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点,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当今中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高校教师作为优秀的知识文化传播者,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理想和道德信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的行为举止。

当前社会各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广大教师在内心深处产生巨大危机感。在新形势危机意识下,高校教师理应不断完善自我,推动我国教育水平。但由于受外界因素影响,比如物价全面快速上涨,特别是高房价压力,相对而言教师收入还处于相对低水平,使得有些教师长期处于浮躁状态,容易受到经济利益诱惑,往往无法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2]。有的教师在外兼职或在外开公司,完全无心教学育人。有些教师由于受到职称压力,会有学术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这会造成高校教师弄虚作假,学术水平全面下滑。

还有的教师则对长期重复的教学工作产生职业倦怠感,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对待学生没有丝毫的热情,面对这样情绪,教师要积极调整心态,爱岗敬业,找到教书育人的乐趣和成就感[3]。高校教师教学冷漠化、学术不端等这些情况显然与职业道德完全格格不入。

四、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责任意识

第一,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高校可通过定期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党支部主题活动,主题教育等方式,加强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高校要从政治高度认识当前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高校要鼓励教师之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监督帮助来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评选教书育人楷模和职业道德标兵等活动,大力宣传表彰优秀教师,激励广大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职业形象。对职业道德表现突出的,要予以重点培养、表彰奖励;对职业道德表现不佳的,要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职业道德表现失范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第二,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与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如果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势必贻误学生健康成长,有失于职业道德。现在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善于借助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学习新时期新思想,比如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登陆人民日报网、学习强国等,不断学习党的先进新思想、先进人物事迹,以 “十九大”精神指导和充实自己,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素养。

第三,高校教师要爱岗敬业,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担当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秀学生的责任。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具有扎实过硬的业务本领,也是良好职业道德体现。教师要想教好书,毫无疑问自身的思想觉悟、创新意识、治学精神和专业水平必须远远高于学生,必须遵守求知创新、治学严谨的道德规范[5]。高校教师不仅自身要进行科学研究,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时刻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大学生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五、结束语

高校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而高尚的职业,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主体责任意识,争做“四有”好教师。国家、高校和教师自身都需要对此提高重视,改善教育教学和科研学术氛围,净化社会道德风气,扬正气,树新风,进而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