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市许屯镇中心小学,辽宁 瓦房店 116300)
引言: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学科教学的目标,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密切贴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并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学习。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美术教学元素促进课堂上的多元化发展,小学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欣赏能力。但是从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来看,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并不是很理想,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深化教学研究。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施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有限性。教学方法的不及时更新会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美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简单落后,导致美术课堂气氛枯燥,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和示范式教学,在这种教学的模式之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进而导致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不合理,没有形成良好的美术创新意识。因此,美术教师应关注这一教学问题,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生在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上的缺乏对他们的创新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另外的一个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小学美术教学主题活动。老师可以使用加法和变形组合练习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使用的基本图形方块可以变成房子、汽车等等。另外也可以进行字母的联想,在课上老师可以选择小学生熟悉的象形汉字,让学生结合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的特点。与此同时采用记分制为学生进行汉语拼音设计也是很好地辅助手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构建出一个合理的课堂情境,向学生直接展示要学的课程内容,为学生创造便利的想象和交往条件。教师需要组织美术欣赏活动,根据学生的美术基础和思维基础,合理选择欣赏材料,激发学生的美术思维,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美术作品,进行自主创新和再创造。在这样的美术情境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明确美术创新的思路和方向,以此为基础进行美术创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用向日葵为例向学生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向日葵的特征。随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绘画技巧独立创作,确保绘画有新的思路。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情境的有效构建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创造的热情,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
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进一步的对他们进行教育,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创新需要不同的想法,如果学生的思想是一样的,就不能称之为有效的创新。过去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因为创新是个人解放的体现,只有通过培养不同性格的学生,才能实现创新。如何培养不同性格的学生,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进行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小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这是创新因素的发展时期。因此,在这段时间里,老师可以看到学生们不同寻常的地方,从学生们不同的特点出发为他们安排各自的美术要求。教师可以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引导学生,为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小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着好奇。所以应该充分利用他们对老师的信任,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只有学生自身看待世界的眼光提高了,老师才有可能更好的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意识。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中外作家的作品,它可以包含多个领域、多个层次,能够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开阔自己的视野。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不敢表达自己。所以老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感受,培养他们内在的自信心。为了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照顾他们的内在需要,了解其真实想法。
良好的氛围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改变他们的课堂参与程度,也能改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一个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学生们喜欢学习美术,老师们自然而然地受到激励。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用奖励来活跃气氛。学生完成作业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优秀学生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优秀的作品,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出来,思考如何创新。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促进学生的自我展示,以此来开放思维。此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良好的氛围是美术创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纠正教学态度,正视美术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教师要积极的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优化,使学生在良好的美术课堂环境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实现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