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丰谷中学,四川 绵阳 621001)
当前高中生整体的人文精神水平较低,学生虽然学会了一些知识以及技能,然而对于人文的理解度不够。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教师要关注他们的人文精神状态,认识到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更新价值取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的在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
大多数学生对于化学学习还是具有一定兴趣的,这也为在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了保障。现阶段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水平较低,还存在四不够问题。首先,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已经学会了一些技能和知识,然而在学科的人文理解方面存在不足;第二,学生虽然愿意关注社会和自然,然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和从小事做起还做的不够,这样的意识较弱,行动自然也是跟不上;第三,学生已经有实事求是、勇敢质疑和探索的科学态度,然而在实际参与实践活动和探索创新方面的行动不足;第四,学生很尊敬师生,对同学的态度也很友善,然而却不是很信任教师,在组内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不足。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育,挖掘教育中的人文素材,将化学教学和人文精神培育进行有效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教育时,要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利用。比如,在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时,其中就包含半导体材料以及单质硅,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介绍邓中翰博士以及“星光中国芯工程”,利用他们心系祖国、艰苦创业的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
化学学科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给学生列举化学在人类进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比如,从胰岛素到基因工程、从有机合成材料发展到新型非金属材料、从叶绿素到计算机芯片,这样学生就可以深刻认识到化学的作用,让他们意识到化学学习的价值,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除了给学生展示正面案例之外,教师也要给学生展示反面例子,比如,因为对科技的运用不合理,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酸雨、水质恶化、温室效应等。让他们意识到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人类没有全面考虑问题造成的,包括技术层面和人类思想层面因素。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制造企业或是化工厂参观,让他们认识到化学科学在生活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将环境问题当作课题,比如,雾霾天气对人生活的影响、身边垃圾分类回收调查研究等,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到实地进行调查,研究问题的解决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教师在教授化学知识时,就可以对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培育。化学和生活的联系紧密,教师可以举例,比如,加工过的塑料以及橡胶等材料,可以给人们带去方便,这是其积极作用。同时化学也有副作用,比如,化学物质会危害到生态环境、研制毒品、影响食品安全等。要想让化学能够得到正确的运用,教师就需要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具备高尚的修养,这样才能够推动化学科学发展,更好的给人类提供服务。
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的过程就是认识规律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让他们自己动手参与到实验中,对他们的科学精神进行培养。教师在引导他们做实验时,要让他们尊重实验的事实,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真理都是基于不断实验证明得到的。教师要让学生依据相关规律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的现象,记录下相关数据,进而对实验的整个过程有清楚的认识[3]。如果学生得到的结论和学习到的知识不一致,就要进一步对原因进行研究。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时,要对他们的认知求知态度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他们进行人文精神教育。除此之外,除了教材上的实验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和生活有关的实验,让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他们的科学精神进行培养。
化学学科具有深刻的人文性,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哲学熏陶,让他们能感受到化学的美。比如,在学习“氮”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先简单阐述大自然中的氮,让他们了解氮气是如何变成蛋白质而被植物吸收的。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他们掌握知识,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化学物质的美感,体会到其中的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就当前高中生人文精神现状来说,在化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因此,教师要利用化学学科的深刻人文性,挖掘教育素材,有效的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