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体育运动学校,黑龙江 北安 164000)
无论是哪一种运动,运动员都要具备强有力的体能与瞬间的爆发力,速度滑冰同样如此,速滑考验的不只是运动员的体能,对速滑技巧要有更高的要求。在赛场上,运动员都希望能够利用自身的技巧拉开与比赛对手的距离,获得更好的成绩,这种技巧在弯道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就需要运动员在训练中,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不断加强弯道技巧,比如重心的控制,姿势调整这些都对弯道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关系到比赛结果。
速度滑冰由直道滑冰与弯道滑冰两部分构成,后者对于运动员滑行技术与身体素质的要求更高一些。在进行弯道滑行的时候,运动员要根据弯道的走向调整滑行姿势与倾斜的角度。比如左侧弯道,运动员身体要保持左前倾斜,通过蹬冰向前滑行,需要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还有重心的稳定也至关重要,为了不让重心突然变化,一般都会采用降低身体高度的方式稳定重心,避免影响到滑行效果。姿势、重心与角度是弯道滑行中必须要注意的三大要点。
弯道滑行的特殊性决定了滑行方式不能选择自由滑进,必须通过蹬冰的方式对冰面增加压力,才能突破离心力的限制向前滑行。在弯道转弯时,一旦腿部接收到了身体的重量就要同时进行蹬冰动作。蹬冰需要重心与时机的共同配合,才能保持在转弯时身体的平衡感,取得最佳弯道滑行效果。
速度滑冰中,不仅分直道和弯道,在弯道下面还有长弯道与短弯道,两种长度不同的弯道要采取不同的速滑技巧。进入长弯道前,运动员在距离弯道大概3 个跨步时就要调整速度,根据弯道的方向和分布,进行左右腿交替滑行,并且借助蹬冰的力量提高滑行速度。短弯道的滑行一般则是在距离弯道大概2 米左右的位置进行速度与姿势的调整,避免因为离心力和重力的偏离发生意外事故。
中心对于速度滑冰运动员来说是必须重点掌控的一个要素,尤其是在弯道滑行中,如果掌控不好身体重心,对滑行效果以及身体安全都有严重的影响。比如身体重心过于前倾,会瞬间加大对腿部关节的压力,而且一旦腿部开始发力,蹬冰的方向就会根据腿部力量的方向发生改变。这种情况不仅改变了滑行方向,同时降低了滑行速度,很容易落后于其他对手。
很多运动员在训练过后都会觉得左腿要比右腿更累,这是因为他们在滑行中将重心更侧重于左腿,忽视了右腿的力量,双腿用力不均,右腿技术训练较少,造成了左腿更容易产生疲惫感。
运动员在滑行中,冰刀的落刀点也决定着速滑的方向,正确的落刀点能够帮助运动员缩短一定的滑行距离,并且在速度上也会有很大优势。如果落刀方向出现偏差,会让冰刀多划出一段距离,降低滑行的效率。
教练人员要与运动员之前深入加强技术训练的内容指导思想,根据各个运动员的身体和技术特点,建立运动员信息档案,制造训练模型,实时关注运动员身体素质与技术的变化。使运动员认识到技术与身体素质训练协同作用的重要意义,使弯道技术训练方法能够适用于每一个运动员,提高比赛能力。
个性化训练的要点就是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训练计划,避开短处,将优势特长发挥最大价值,将能力与技术完美融合。由于每个人本身的差异性,教练在制定共通的训练方式时,也要针对不同的特点,重视个性训练。
在速滑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中,要重视和加强掌握速滑弯道技术所需的运动器官专门柔韧性训练。拉长肌肉和结缔组织的练习形式,有爆发式和慢张力式两种,笔者认为慢张力法在速滑运动员训练中值得推荐。尤其是对于一些低龄化的速滑运动员,应当合理把握发展柔韧素质的最佳时期,如果速滑运动员每天都坚持在训练前的准备活动过程中和在训练后的整理活动中做各种主动的和被动的、静力性的和动力性的柔韧性练习,就能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运动员以较高速度通过弯道,会产生较强的离心力,如果这部分离心力不能通过其他方式抵消,轻则会导致运动员滑跑速度降低,严重时还会将运动员甩出赛道,出现摔倒、摔伤情况。平衡能力训练就是帮助运动员科学掌握弯道滑跑时的动作技巧,从而以更加平稳的状态完成弯道滑跑。平衡能力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重心的调整、姿势的变换以及滑行的节奏等。
在速滑运动员弯道训练中,提高速滑运动员向左倾斜支撑技能和肌肉力量的支撑能力,是学习和掌握弯道滑跑合理技术的重要保证。在进行速滑运动员肌肉力量训练时,要注意把握好训练原则。
耐力素质训练往往比较单调、枯燥,因此,在对速滑运动员进行耐力训练时,采用的方法、手段应全面和多样化,以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延缓中枢神经系统疲劳的到来。耐力训练在此阶段应注意发展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训练,采用改进氧化输送系统和肌肉系统的代谢功能。
在速滑比赛中,能否在弯道超越对手或者不被对手超越,是比赛取胜的决定性因素。运动员想要保持绝对的速度优势,就要加强技巧的训练强度,不断挑战自我,刷新自己的速度记录。教练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指导时,要因人而异,根据运动员具体的身体状况以及速滑基础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这样才能提高整体训练水平,取得最佳的训练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