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雷式学校,江西 南昌 330006)
从教以来,我基本上负责高中年级两个文科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一直坚守岗位,认真完成学校和教研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学习。回顾这些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收获满满。教有所长,学有所成,教学相长。感叹岁月的流逝,也惊喜流年的收获。
每一届学生基本上是我从高一进校一直带上来的,从上个学期文理分科开始,历史作为主科登上学业舞台。特别是从高二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待历史这门学科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折。历史在高考文综中,是一门比较难拿分的学科,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引导学生重视这门学科。每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生态度的转变。结合教学实际,略小结历史教学的工作,以期往后工作的进步。
从备课来看,这个一开始,我做到每节课必备、细备。备教材,认真研读教材,课前梳理好知识结构,细到教材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位人物,面面俱到。高二上学期前半个学期学习的是必修三文化史的内容,文化史相对其他版块,稍微枯燥一点。所以每节课的背景知识一定要查得非常仔细。从教材、教辅以及专业书籍等各个渠道来备课。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基础不一样,有些班学生基础稍微薄弱一些,所以课堂内容要稍微偏基础,上课准备的东西要便于他们记忆,准备的题目也要偏基础。有的班级学生基础比较好,好学生基础不错,也有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所以备课时要难易结合,备课要善于总结,试题讲解要透彻、扩展。一堂课的内容要准备的很充实,细到每一个字,每一个文言文词语、语句的翻译。讲解试题的时候每一个选项的判断都得兼顾。一个学期的备课工作自认为做得很扎实,争取以后更加努力地做到不备课不进课堂,每一节课必须要认真准备!
从上课来看,高一开始,上课比之前有所进步。历史这门学科讲得好,会非常生动,讲得一般,课堂会显得很沉闷。我一直认为,历史课堂上如果学生不感兴趣,课堂沉闷,这就不是一趟好的历史课。所以每节课我都会准备一两个小故事,尽量生动地讲述给学生听。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我特别注重历史学科概念的讲解分析,只有概念清晰,学生做题才能理解到位。比如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经济结构这样复杂的概念,一定要讲解清晰;课堂上我特别注重课堂的互动,实时掌握学生的动态。比如提问、叫学生到黑板上做题等手段,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也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上注重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讲题也反复强调做题的规范,引导学生分点答题、书写规范。45 分钟争取做到生动有趣而又内容充实。向课堂要效率,向45 分钟要效果。
从课后来看,布置的作业全批全改,选择题每道都改,每道大题每小题均要细看。关注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试卷讲解一定会分析试卷的每一道题的得分情况。这个学期的课后练习,增加了很多学生自己归纳的东西。后面三个单元的内容每节课均让学生自己总结,还有学生自己复习的知识总结。这样让学生自己总结以便于记忆。每节课的练习均提前设计,作业量数量适度,难度适中。课后常抓学生背书做题。每当学生出现思想问题、做题出现较大失误的时候,均要找学生聊聊天,开导一下。这个学期每隔两周就组织一次历史周练,把周练当着月考,试卷认真批改,认真总结,成绩登记造册。周练试卷的讲解分析也是按照大考要求进行,目的是让学生重视周练,养成良好的学习、考试习惯;积极鼓励学生课后到办公室问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除了以上内容,教师本人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比如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阅读《班主任手册》等教育书籍。历史专业方面,也读了好几本著作,比如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等等;除了读书,也在不断地刷题,做高考题、模拟题等;课后积极听经验丰富的历史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授课方法。主动向他们学习。从老教师身上,能学到许多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日后一定要多学习,从多方吸收营养,为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历史是讲述过去的故事,历史老师眼光总是回到过去的历史背景中,也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总结过去,就是为了未来。在总结中看到不足,看到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作为年轻老师,一定要加强学习,从书本上学,从前辈那学,从实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