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实验小学,河北 邢台 054300)
自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宏观目标也逐渐由“学会”过渡到“会学”。在当前这一教育背景下,为确保学生今后在初中、高中和大学期间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各科教师除要完成日常教学活动之外,还应该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范畴。通过四年的学习,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打下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此时对其自主学习及思考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自发的,以学校规定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知识基础,在学校和家长的帮助下,主动设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并寻求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不断去改进、提高自己的学习进程,这个过程中学生所体现出的能力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
在讲解一些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教学活动。例如,篮球、乒乓球、积木纸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同一箱子里,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小学生对周边事物存在很强的好奇心,他们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轻松而快乐。低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相比较而言是比较容易激发的,数学教师应该利用孩子的年龄特征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人类的外在行为举止是意识形态最直观的体现。若学生本身缺乏自主学习意识,那么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使在教师的监督下勉强进行自主学习,其收效也十分有限。要想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将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意识作为有效切入点。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方法大致有:(1)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数学对各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若相关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正面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2)利用名人(数学界知名人士)效应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3)可从学生群体中选择通过自主学习,数学成绩、解题技巧、数学应用能力、综合能力等诸多方面得以显著提高的学生作为典型案例,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学习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意义,从而有效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应持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并通过教学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系统的自主学习方式,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的目的。
小学阶段是一个基础知识积累和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各学科课程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小,大部分学生通过参与日常教学活动,都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且学习成绩的整体差距不大。因此,笔者建议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首先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小学生由于知识储备有限,多存在自卑懒散的情绪,因此数学学习的效能感比较低,因此,教师应多对鼓励他们进行心理暗示,相信自己能行,经常调整学习心态,看待数学题目时当做游戏一样,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学习,此外,教师应根据具体学生的问题,查看他们是否因为在低年级学习数学时没有打好基础,如果存在这样的问题应及时找老师帮助,夯实基础,这样才能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数学学习目标,以规范自身的行为,调控学习的进程,从而保证数学学习有方向感。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制定短期的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小目标,从而让学生快速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进一步通过习题或看书等方式加强自主学习。
总之,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从而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