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八小学,江西 上饶 334100)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来看,课堂上依然是以教师为主,师生之间是一种服从关系,这样的教学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可以更好地调动其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引导学生走进数学这所知识大门的关键。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转变观念,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象就是小学生,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要想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有学生主动参与到的教学活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只有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与教师互动,进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1]。
课堂的有效性主要是通过教与学的有效统一来体现的,光靠教师的教学,不重视学生的学是不行的,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与学才能有效统一,课堂教学目标才能顺利、高效实现。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将课堂交还给学生[2]。如,在“认识图形”这一课中,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图形,有的同学会说圆形,有的同学会说正方形,结合学生所熟悉的图形再导入课堂,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具体特征。由于课前引入了学生所熟悉的图形,使得学生积极地参与了课堂讨论,在这种教学下,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学生对图形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
小学生年龄小,好玩,他们的学习之路应当是充满快乐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轻松、欢快的课堂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首先,教师要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如,“你回答的真棒!”、“加油!”。其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如,在“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抢答游戏”,由教师给出题目,在教师喊开始抢答后,学生举手回答,回答正确的给一面小红旗,游戏结束后,对前三的学生给予一些小奖品。通过这种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另外,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交流、互动,拉近彼此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问题,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会给教学造成困扰,如果教师忽略这一问题,就会造成“两极化”现象不断扩大,使得那些原本学习不好的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分层教学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析,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层级的个体,可以兼顾所有学生共同成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分层教学[3]。如,在教习“分数乘法”这一知识时,针对学习较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来进行教学,布置一些有利于这些学生能力发展的习题;针对一些学习能力不好、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从基础知识开始,设计一些简单的习题让其练习,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升其能力。
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与生活挂钩,引入生活中的素材。数学这门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挂钩,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生活是学生知识的第一源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通俗易懂发,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联系生活,引入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4]。如,在“百以内的加减法”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购物活动,购物这一活动涉及数学加减法知识,引入这一生活事件,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再现购物情境:小明有20 块钱,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花了9 元,小明还剩多少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妙用,进而激发起学习热情,使其自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校开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师,要认识到生本理念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