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花厅镇中心小学,江西 上饶 334124)

小学是素质教育的起步阶段,小学教学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就目前来看,小学数学课堂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下,教师采取的是机械式的讲解方式,推行题海术,这种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课堂失去热情,进而不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小学生年龄小,要想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教师又必须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趣味性教学符合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在数学课堂中实施趣味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趣味性教学的价值分析

数学知识比较系统、抽象,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这一类知识时很容易丧失学习热情,从而不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小,好玩,他们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要想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教师就必须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趣味性教学就是以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趣味性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同时,实施趣味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使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价值观,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1]。

二、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实施趣味性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得课堂绽放异彩,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作为教师,要认识到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将趣味性教学融入数学课堂中,从而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一)趣味性教学在课堂导入环节的应用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而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导入环节。提高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性,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步伐,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实现高效教学[2]。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一课中,在讲解这一课知识前,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明有十块钱,去商店买了两只铅笔,一本笔记本和一个橡皮擦,公共花了三块钱,付钱后,店家找了小明2 元,为什么?通过这样一个趣味性的思考问题:小明有十块钱,买东西花了三元,许多同学会想到店家应该找小明七元的,为什么是找零三元呢?让学生课前动脑想一想这一问题。有的同学经过思考后,能够找到正确答案。在给定的思考时间结束后,教师公布答案:因为小明付钱的时候给老板的是一张五块的,所以老板找零给小明2元。通过这样一个趣味性的课前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了极大的探究欲望,而在学生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后,教学自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趣味性教学在课堂环节中的应用

课堂是整个教学的主要阵地,要想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趣味性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想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借助这些游戏来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3]。如,在“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抢答游戏,即教师随机说出一道100 以内的加法或减法算术题,在教师喊“1、2、3”结束后,学生举手抢答,回答正确的给一枚小红旗,总共20 道题,游戏结束后,看谁的小红旗最多?给前三名的学生给予一些奖品。通过这样一个抢答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趣味性教学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不仅要靠课堂,还需要让学生做一些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是巩固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加快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重要路径。以往,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会布置大量的课后练习题,这种“量”化的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反而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热情。而布置一些趣味性的课后练习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保持一颗乐于学习的心态[4]。如,在“认识图形”这一课后,在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图形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学回家后找一找自己家有哪些图形是老师所提到的,然后让学生动手制作“圆形、正方形、长方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教学内容。

三、结语

综上,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着很大应用价值,实施趣味性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基于趣味性教学的应用价值,教师在实施趣味性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趣味性游戏,开展趣味性活动,从而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