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石狮学校,江西 上饶 334199)
英语作为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长期以来,初中英语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初中英语课堂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教师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实施“交流—互动”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与教师互动,从而让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消化知识,提升能力。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教师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符合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较比传统教学模式,“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紧密联系的,是相互关联的,不再是单独的个体存在,通过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其次,“交流—互动”教学模式体现了生本理念,“交流—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外,“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交流和互动,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有效协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与教师交流、互动,就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在讲授新课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先讲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然后提出教学要求,明确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1]。如,“IS this your pencil?”这一课的重点知识就是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在这一课前,教师可以先播放英语对话视频,结合视频内容,明确重点知识内容,并引导学生学习本章节知识点。在明确重点知识后,学生的学习方向也得到了明确,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与教师互动、交流。
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初中英语课堂实施“交流—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在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如,在“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的不认识的单词,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词句,然后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课堂讨论。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表现的比较严厉,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这样的教学会使得课堂环境沉闷,不利于学生的主动互动和交流。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实现高效课堂互动的基础,要想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摒弃旧观念,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多问、多回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肯定,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3]。同时,教师要多开展各种活动,如情境对话、猜单词活动,借助这些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要适当放下教师的身份,与学生互换,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学生爱上教师,从而爱上课堂。
在初中英语课堂交流—互动过程中,问题贯穿整个互动环节,而问题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教学效果。以往,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会忽略学生这一层面的因素,所提出的问题过于复杂,缺乏吸引力,从而难以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而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教师就必须设计趣味性的问题[4]。如,在《why do you like pandas?》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先让学生观看一段与熊猫有关的视频,然后结合视频提出问题。通过视频,学生可以感受到熊猫的憨厚可爱,在此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更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交流—互动”模式符合了初中英语教学的需要,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高效学习,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基于“交流—互动”教学的优越性,教师不仅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更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趣味性的问题,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的高效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消化知识,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