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农研地区中学,内蒙古自治区 赤峰 024000)
摆正实验教学的地位,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可根据新课改标准和教材,了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要求特点,有计划的设计安排实验。总结如下:
1.丰富实验方式,增强趣味性。2.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实验。3.传授不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未来生产生活应用价值。
新课改教材对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后小实验等初中物理实验要求标准不一。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熟练掌握实验原理,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观察目的、观察方法示范操作,通过思考所观察和实验的现象揭示物理规律,总结物理概念。学生进行实验时需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原理,熟练掌握调试、安装、使用基本仪器的方法,规范实验操作程序,准确读数,记录结果,概括结论,作简单实验报告。课后小实验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制作简单实验,验证实验现象。
实用性高的实验技能要求。如测量长度实验,就零刻度线问题:使用物理天平测量质量,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度,强调准确读数等等。低实用性的实验技能要求。如删掉测量四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数据。
为全面普及初中物理实验器材,考虑落后经济区学校实际情况,则选择简单易得,低成本的实验器材。如静电实验中使用扎绳捆塑料,振动发声实验采用橡皮筋作为实验器材,使用木梳进行音调实验,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全面普及性。
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是实验的第一步,全面认识客观事物后进行创新符合客观规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有目的的根据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辨明,寻找引起变量的原因和条件,其次使学生认识到观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发现问题,而是要努力辨别、正确认识事物,得出正确结论。
观察、实验、思索、总结物理知识,是学习初中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例如在自然界中,只有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彩虹,原理是光的色散,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原理用三棱镜做实验制造彩虹,增强课程趣味性。实验就是能够重复观察人工控制条件下制造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现象认识物理本质,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规律和概念,学生能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色散知识,而是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本实验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总结分析问题、制作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实验建议并没有真正完成实验,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和知识。教师示范操作实验后,引导学生做基本实验,当学生实验完成度较好时,应提出设计性、验证性更高层次的实验。例如完成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后,总结实验所采用的控制变量方法,此方法常见于物理实验中,需要熟悉掌握。掌握控制变量方法后,可以根据此方法提出设计方案做测量金属块密度实验。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学会运用知识,也学会拓展使用物理方法。
实验具有创造性,不是机械操作完成的。实验设计思路对测量物理量、观察研究物理现象的实验教学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实验目的启发问题,根据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所具备的能力,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原理,构思实验方案,挑选实验器材,计划实验步骤,按照观察、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渗透设计思想。
拓展实验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从不同角度思考,通过多种途径研究物理问题。如利用一条导线将“串并联电路连接”拓展为“部分电路短路连接全电路短路”的实验,将“电压表测电压”拓展为“用电压表测量电路故障”的实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路、电压表知识,通过变换使用目的激发学生动手动脑,更深一层次理解所学物理知识。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为良好的实践物理教学,可以挑选简单实验器材,利用学校资源,将演示操作变为学生个人实验,增多学生实验机会。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操作实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总结分析,让学生独立操作,自主学习,培养科学务实的态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掌握物理实验手段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视创新实验教学,结合实验内容、实验要求的特点,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实验,提升学生动手动脑能力,通过不断运用实验总结经验来提高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