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城乡建设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31)
随着经济水平地不断提升,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如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各个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到各大高校不断扩招的影响,教育资源日益紧缺,在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培养的是行业里的高技术人才,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对高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很高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要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加以重视,不断融入一些实践元素,合理运用实践教学资源,给学生增加实践机会,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在高校教育中,要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并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的教学体系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体系的规划和建设,进而打造一个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实践平台,不断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内外和课堂内外的资源,给学生打造一个集教与学为一体的实践性教学基地,从而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是教师教学观念的问题。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高校的教师往往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土木工程的实践性比较强,部分高校通常把它当作单纯的理科性学科教授,忽视了实践性的环节。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只懂理论,操作能力较差,对以后的工作会有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高校教师教学理念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土木工程教学内容的问题。我国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通常都是学科的执教教师编写的,虽然其理论知识较高,但是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尤其是知识更新较快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涌现,而往往这些先进的技术经验又掌握在实践者手里。所以,高校教材的教学内容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也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1]。
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增加学生实践和就业的机会。通常情况下,学校讲授的知识都比较抽象,非常不利于学生理解,即使理解了,也是对知识较为片面的认识,这也从根本上导致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所以,高校要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这一情况,从而可以使学生通过实践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实现了教学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在高校教育中,大一、大二通常都是基础理论的教学,大三、大四是偏向实践方面的教学,所以大四是进行企业实习的最好阶段。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对教学实践有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教学实践的开展。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从思想上就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从而缺乏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沉浸在理论知识的研究中,要时刻关注学科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手段,从而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而让学生的知识可以与时俱进,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总是,只有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实践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教学问题,从而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2]。
课堂是讲解理论知识的场所,实践活动往往是在课外开展的,所以,不要让学生的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要把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教师可以把实践不断融入到土木工程专业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来,也可以利用实验基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可以使其达到相互融合的目的,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和土木工程有关的实践基地,在实验室里可以进行测绘仪器和材料力学等方面的试验,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
在各大高校中,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一般都是采取的集中式观摩的实习模式,这种实习方式受到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实习,学生也很难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所以,教师要逐渐改变这种传统的实习方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摒弃其中一些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方面,实现实习模式的不断优化。教师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实习,并对学生实习过程加以跟踪,这样才能达到好的实习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土木工程专业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这样才可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高校没有把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来,所以我们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达到对人才培养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中,给学生多增加一些实验环节和实践机会,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