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和政县第五中学,甘肃 和政 731200)
在整体稳定、全面协调进步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农村中学教育现状逐渐进入公众关注的视野。不论是教育学界还是社会学界,农村学生家长还是中学生本身,都对于农村教育这一不仅关乎自身未来发展,更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倾注极大的注意力。
中学时期是学生接受教育最为宝贵的黄金时期,学生们在这个阶段对于知识的兴趣浓度和接受能力也达到最高峰。另一方面,出于越来越大的升学压力,农村中学的学生面对各类升学考试所承担的心理压力非常巨大,但农村和城市教育资源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明显差距,农村中学教学队伍应当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师资素质,确保中学学生能够接收到优质的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象征之一是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先进程度。在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考量一个国家居民素质的发展进程和整体水平,必然要综合考察其相对落后的区域,即农村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而中学阶段的教育是直接影响农村学生升学考试的重要阶段。在中学教育的过程之中,学生们对于课本知识和素质教育的接受程度和综合发展水平都有赖于农村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正因为如此,为了保证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必然要求建设完备科学的农村教育系统,最大程度上保障教学环境的科学和完善。总而言之,农村中学教学模式改革作为整体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显得尤其重要,其教学实践中的缺陷和问题亟待解决,也需要来自社会公众和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政策保护。
客观而言,农村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远不如城市,对于教育行业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导致农村中学的师资队伍素质明显低于城市师资队伍,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城乡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农村中学的教育模式和工作模式很大程度上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也远远满足不了中学生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无法为学生提供高素质、高效率的中学教育。
农村中学班主任的工作模式停留于被动、落后的模式,教育理念无法与时代发展、学生成长相适应,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局限了中学生求学发展的可能性。农村教师教育态度的不端正、不严肃也可能导致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的松懈和退步。另一方面,农村由于经济不发展,相对应的缺少创新性的教育设备和教学技术,教育资源的落后也导致了农村中学班主任教育模式和工作模式的革新迟滞不前。
农村家庭由于其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对于教育和知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城市居民。众所周知,当前是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知识型社会,农村学子想要走出大山必须依靠学习文化。农村学习家长忽视教育的重要性,缺少与学校、班主任、任课老师的及时沟通,无法在交流中获取教学反馈。农村家庭对于教育关注不够导致了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模式无法高效创新,制约了农村中学教育水平的提高。
教师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立足于社会文明发展的宏观视角,国家在对于教育资源做出宏观分配之前,必须以协调化的手段、整体性的视角,充分考虑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各方面需要,协调城乡发展的步伐和教育行业的发展效率,尽量避免城市和农村之间教育水平和师资团队素质相差过大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在教育领域整体发展、协调进步的过程之中,必然综合考量城市和农村间的教学现状,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角度分析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的教学模式、教育资源、学生水平之间的差距。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与教育领域发展的步伐相一致、相协调,这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点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教育模式创新应当不仅仅局限于某堂具体课程,还应当创新农村中学班主任教育模式,长远考虑中学学生成长成才的各方面需要。
中学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方位素质教育离不开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的及时、合理沟通。在多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中能够获取及时、全面的教学反馈,班主任能够真正了解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的看法和观点,以及时补充、调整班主任工作模式,充分调动教育资源,以端正的教学态度对待学生和家长。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化大发展的新常态之下,为了使农村中学教育水平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必然随之提升革新农村班主任教学模式和工作模式革新的步伐。在创新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过程之中,一方面提升农村中学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推动农村教学模式和工作模式的多样创新,是加强农村中学教育进步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