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西江乡打雁小学,湖北 汉川 431600 )
按照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状况分类,课堂阅读参与类型可分为不参与、被动参与和主动参与三种类型。针对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情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学生参与仅限在课堂中,而且学生参与也只体现在答问上,另外,学生的参与多以教师设计的教学手段和服从教师的命令为主。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欠缺主动性表现,这样将难以保证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从多数语文阅读课堂实践来观察,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教师教学计划不明确。课堂上,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计划主导者,他们的思路和计划引导着学生的思考路径。但也有部分小学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于“这堂课我要教的是什么内容?应该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没有明晰的思路和方向。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是为完成教学计划而进行机械式教学,具体的要求不合理、目标和思路不清晰,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行为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制定教学计划的随意性和教学方式的机械性,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知所云。因此,科学制定课堂阅读教学计划十分有必要,是促进阅读取得实效的有效手段。二是学生主动性没有发挥。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往往不知道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往往在阅读教学中都是被动接受教师“填鸭式”的灌输,其主动阅读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天性和思考能力被束缚或限制在教师的课堂指挥棒下。学生对于阅读没有了主动意识,更不用说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发散和拓展思维。虽然也有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也尝试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突破,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这种尝试也只是形式上得到落实而已,没有取得真正的成效。
对小学生来讲,朗读是就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性环节。小学生通过多次反复朗读,会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和消化文章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把朗读训练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使得他们对文章主要内容有初步理解后,再让他们有节奏和饱含感情地阅读,并注意把握声调和轻重缓急。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解读,帮助学生们了解掌握阅读的内容。通过长期训练,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丰富的表达能力。例如,在《乌鸦喝水》课文中,这篇文章情节简单、文字生动,同时人物角色不多,是一篇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教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充分体会到乌鸦喝不到水时和通过努力后喝到水的心情,并用准确的语气和声调表达出来。让小学生们在反复体会中,能够掌握到乌鸦聪明的表现,让他们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并开动脑筋寻找解决办法。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好奇心是他们最为显著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对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以释疑解答的方式,科学巧妙地给孩子们设置互动场景,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使枯燥平淡的课文内容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们在备课环节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故事情节或设置问题,然后以互动解答方式激发孩子们大胆参与回答和探索的欲望。如,在一年级《鹅》这一古诗课中,主要是描写白鹅在水面游泳的场景,来调动学生对小动物直观的感受,在诗中最后一句“红掌拨清波”,红色的鹅掌在水面划动的场景,非常美丽。教师可以就此发问:鹅的脚掌跟小朋友的脚掌有什么不一样?鹅为什么能够在水面上游动。通过讲解鹅游泳的画面,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课堂氛围不会显得呆板。
对于低年级学生,心智尚处于逐步形成阶段,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是件难事。要想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也才能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教师们可以尝试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与阅读内容结合起来,加强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的联系,使孩子们能够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任务和负担,这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有极大帮助。因为低年级的孩子们进入校园后,陌生的环境和不熟悉的人让他们会产生诸多不安。如:书本生字不认识、教师和同学都不熟悉等。对于这些,教师们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尽快克服。对于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可以在语文阅读环节增加内容,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其他课程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阅读能力也影响着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们要注重在培养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上下功夫,充分尊重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断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快乐健康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