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分析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1 吉林省榆树市红星乡中心小学校,吉林 榆树 130400;2 吉林省榆树市土桥镇十四户中心小学校,吉林 榆树 130400 )

一、采取学生分层的方式,开展个性化教学工作

在数学学科新课改的时代背景里面,《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正式提出,数学教师应该合理认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按照因材施教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在之前的基础上实现深入发展。按照上述要求,数学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数学知识积累程度,开展个性化数学教学工作。分层教学的方式属于开展个性化数学教学工作的积极方式。数学教师按照小学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兴趣爱好、身心条件、生活习惯等实际情况,具体设计出满足他们自身发展要求的先进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与小学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学生个体的实际差异,再按照学生的平时数学成绩和日常数学课上的学习情况,对小学生开展合理分层。根据小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数学教师能够将小学生具体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也就是数学优等生、数学中等生和数学“学困生”。完成学生的合理分层后,合理制定各层级小学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具体教学内容和适当课后作业。

例如,在开展“三角形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具体分为数学优等生、数学中等生和数学“学困生”三个不同的能力层次。同时,按照学生的未来的个性化发展情况,具体明确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数学教学目标和具体内容。针对数学“学困生”来说,教师通过开展学生自主观察和自主实践,确保学生掌握三角形图像的实际特性,理解三角形内部高和底的具体含义,这部分学生的数学习题采取基础例题的形式为主,这样有利于“学困生”迅速掌握知识要点,即便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也要对知识点的基本内容牢牢掌握,有利于下一步内容的学习;针对数学中等生来说,教师按照三角形内角形式的不同,确保小学生对三角形实现分类理解,这部分学生数学习题采取基础例题作为主要基础,同时开展部分变化与具体设计,这样有利于其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开发潜力;针对数学优等生来说,教师主要让学生采取实验的方式,确保学生了解三角形形状的结构稳定性及在日常生活里面的实际应用情况,这部分学生数学习题采取综合练习的方式为主。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才能实现对小学学生开展有效分层,实施个性化教学工作,进一步确保学生实现快速成长发展。

二、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能够实现师生彼此之间、学生彼此之间开展更有效深入交流沟通,真正赋予了全体小学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数学活动的学习权利,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教学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数学教学质量与实际效率。一般而言,在具体开展新授各类数学理论知识时,如果大多数学生在自主独立思考过程产生困难,应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完成对学生实施有效分组,将学生按照4~6 人为一组,形成学习小组,进一步说明合作学习的基本任务。然后,学生采取自主观察、实践操作、数学试验等活动形式,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任务。在各个小组交流过程里面,小组内部成员应该积极开展相互启发、彼此质疑、共同补充,最终出现合理共识。

例如,在开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真正弄清在什么条件下商中间会存在0 的情况,教师组织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先开展自主思考,然后在沟通交流、分析探讨中积极发表各类意见,同时举出数学实例,充分支持自己的学习观点。只有采取这样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小学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数学的教学主体性,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时代背景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必须积极采用各类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科目的主动兴趣,真正让学生从中学到各类数学知识,加强学习思维能力。同时,小学数学的实际课堂教学工作应该全面转变过去只关注书本上的数学理论知识,而基本忽视了教学创新和实践操作的情况。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积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思考里面。另外,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之前,能够和同事在具体教育教学内容方面开展沟通交流,共同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