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车市第三小学,新疆 库车 842000)
小学阶段是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存在思维发展“关键期”的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学生智力与学习能力发展方面强调了“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等智力要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大构成要素之一就是“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我国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时代所需、人心所向。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违背儿童身心特质、灌输知识、简单生硬的教学方法,引发儿童厌学、逃学、怕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此,如何引导孩子爱学、好学、有趣地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趣味教学法就进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走入课堂,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契机。对于小学生来说,趣味教学法形式丰富新颖,教法灵活多变,正与孩子们好奇心强、玩心重的特质相适宜,对于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趣味教学法是最主要的一项教学方式,教师要将学生看成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是有着完整个性特征的独立存在并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生理特点展开教学。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愿意接受别人的表扬和鼓励,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教学内容,融合启发式教学和趣味性教学的方式设置简单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研究,强化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趣味感,享受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快乐。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在设计活动时问题的设定和活动的难度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范围,并且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得到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学习《画杨桃》的课文时,教师可在课前准备一个杨桃,在上课时拿出杨桃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程是画杨桃这篇文章,那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在看到课文题目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那么,有的同学就会回答,“我想知道杨桃长什么样子的”,还有的同学会回答,“我想知道杨桃是谁画的”,还有的同学会回答,“我想知道在画杨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可以继续说,“现在呢,老师来带领大家一起阅读课文,我们每个同学都是一位小老师,让我们自己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找出刚才问题的答案”。教师从课文题目入手,让学生观察真的杨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文章的内容,这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其自主寻求答案的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寻找答案,既锻炼其学习能力,还让其感受到了语文课程学习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自由式教学活动,强化与学生的互动,可以通过游戏环节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也可以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拉近彼此的距离。只有当学生对语文课程感兴趣时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如果教师依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新的创新,要在教学中应用趣味性教学法,比如在进行《乌鸦喝水》这节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究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这种教学形式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个体能力的提升也有积极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兴趣活动的方式来开展趣味教学,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有重要作用。虽然大部分教师能够在教学工作中运用趣味教学法,但因为小学生年龄小,个体自控能力较弱,所以很多学生会因为趣味教学法的引入而过于兴奋,从而导致课堂纪律混乱。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课堂秩序,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还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在运用趣味教学法的同时提出严格的纪律要求,要随时掌握学生的课堂状态,保证能够按照教学进度控制课程纪律;其次,教师要将课堂教学过程融入一些奖励机制,让学生彼此监督,共同进步,保证学生能够积极认真的听讲,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比如在进行《七颗钻石》的课程讲解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确定活动目的,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感受爱的力量,另外,教师可以在课程进行之前明确课堂纪律,让学生确定自己在整个课堂活动过程中需要做哪些活动,教师可以走进小组当中,指导学生参与活动,随时观察学生的进度,保证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到其中,最终选出代表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法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水平,对于其创新能力的养成也有积极作用,对于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成果也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开展教学工作,要在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其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这是今后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