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柴桑区第二小学,江西 九江 332100)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上课会感到非常顺畅,而学生也会在愉悦中收获知识,获得愉悦。这样的课堂对师生生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是值得期待的,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该怎样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习惯就是养成读、思、议、记的好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读是很重要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因此,学习语文必须重视读,在小学语文第一课就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达这个信息,并落实在每节课上。让学生从读中悟理,悟情,悟人,课堂中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让学生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自己读、同桌读、小组读等等。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单元都适合朗读,且都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让学生细细品读,大声朗读,融进自己的感情,把文字化成自己的有声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对课前已熟读文章的学生要大力表扬,并让学生示范读,既让学生获得满足感,也激发其他学生课前朗读的热情。坚持下去,学生课前先读的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而课文通过读,反复地读,学生自然会理解课字的内容,教师上课自然就轻松多了。
“学贵有疑”,语文课本需要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疑间。可能刚一开始,不少学生不知如何质疑,或者只浮于字、词表面,或者直接把教参书上的问题搬来,此时教师要引导质疑。通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精妙处、模糊点、矛盾处、空白点、延伸点、课题处、结尾处,在特殊意义的标点符号等方面设疑。教师的质疑,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往往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们原来不明白的地方在这些细节中悠然解决了。这样,学生在下次阅读中就会不自觉地去发现,去品味了。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个问题,学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便是“议”,如何激发课堂上学生善“议“呢?教师一定要善于发扬民主,让学生踊跃质疑、辩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发问,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对见解独到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积极营造在课堂上师生平等、活泼有序的学习氛围,形成充满活力的课堂整体,形成一种亲切平易的师生关系。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应当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应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启发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倾听”用在学习上,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意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学生不仅要注意倾听教师的提问讲解,也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见解,尤其是学生乍一听不成立或可笑的见解。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课堂上,教师提问之声还未完,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可是回答却牛头不对马嘴;某个学生已经在回答问题了,却还有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完全不听该学生在说什么,甚至忍不住大喊他的答案。这时,教师不妨停下讲课,进行适当的提醒,让学生再听一次问题,再听一遍同学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慢慢静下心来听你说,听学生说,哪怕见解完全不一时也能去思考一下这见解是否合理,为什么会这样解读,从而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讲的都是在读书过程中动笔做笔记的重要性。课堂笔记可以尽量做在书上,主要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为课后复习巩固打好基础,还能使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地听好课。但不少时候学生听了忘了记,记了没听到教师后面的内容,不知哪些内容该记。如何让学生学会记笔记呢?首先教师要形成自己的上课风格,关键内容或者说要学生记笔记的内容在讲时应与其它内容在语速、语调、语气上有所不一样,并给出时间有意识地让学生做笔记,对于学生的精彩发言用评价语言提醒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其次,教给学生记笔记的方法,如内容应写在什么位置,采用简写法以提高记笔记的速度等。再者,老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板书,为学生作笔记提供良好条件,从而培养出学生做笔记的兴趣和乐作笔记的学习习惯,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从点滴关注,细节抓起,从一开始便着意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并贯穿于每一节课,在不断的提醒实践中逐步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