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诸暨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浙江 绍兴 311800)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要提升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效果,要求教师首先应当正确的认识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高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应积极的为学生营造具备生活气息的教学场景,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发展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在生活中探究和应用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现象、环境当中,感受数学的存在,发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对数学学习树立正确的认知,提升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效果。

以高中数学“集合”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的目标是理解“属于”的含义,学习常用数集的概念和方法,掌握集合的基本定义,了解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在开展本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贴近生活的教学问题烘托课堂氛围,引入本课教学,提出一些具体的集合与元素问题如“我国的直辖市”、“我和我的爸爸妈妈”、“非负奇数”等,在问题提出以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分析,了解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思考这些问题中的元素的全体是否能够构成集合?原因是什么?由贴近生活的方式引入本课教学。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涉及到大量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和数学运算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枯燥、生硬的教学内容,理解难度相对较大,且很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压力,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因此,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打造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场景和学习机会,将教学情境设立为日常的生活场景,或直接将学生带入生活的实际情境中,通过选取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内容,将数学课程的知识点融入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场景的亲身感受,将数学知识加以应用,通过生活与数学的关联,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高中数学《等差数列》一课的教学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等差数列的数学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像奥运会举办的年份、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等,在开展本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思考等差数列公式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以生活场景为题,设计等差数列计算的相关问题,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中发现数学现象,思考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虽然重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却常常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大批应试型的学生,学生虽然考了高分,却不能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也无法真正实现数学知识的应用。这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与能力的拓展,制约了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实现教学的价值。教师应当注重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可以真正应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可以真正挖掘数学学习的趣味和意义所在,通过数学知识解决了问题,自然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今后学习的动力也会随之增加。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作业既是帮助学生转化课堂知识,加深记忆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通过趣味化的生活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常识、社会事件等内容融入作业中,以生活化的语言、生活化的情境和生活化的形式进行展示,提高了作业内容的趣味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改善了高中生对数学作业的恐惧和抵触心理,提升了数学作业在复习、总结、拓展和转化中的积极价值。

高中数学的作业设计可以有多种方式,实践型、开放型、项目合作形式、任务型、案例型的数学作业都可以与生活进行结合,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还应从作业设计目标、作业设计形式、作业设计内容、作业评价方式几个方面入手,结合分层设计的形式,针对性的进行作业设计,从而有效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高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应当充分挖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案例,以贴近生活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开展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从而以多种形式的有效结合,拉近数学课堂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产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