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元华 吴修洁 先倚懿 周黎军
(1.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2.成都市财政局,四川 成都 610000)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从2017 年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以畜牧兽医专业为例中职、高职、企业三主体一体化贯通育人思路,并与多所涉农中职学校和企业共同实践探索。
1.总体思路: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为出发点,以企业对人才技术技能和素质岗位需求为核心,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将人才需求前移到中职招生、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将企业文化、职业标准、职业习惯培养前置到中职教育;通过中高职衔接桥梁,推进和完善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深入推进专业、课程和教学等方面的全面相互衔接,畅通中高职衔接渠道,提高贯通培养质量;高职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实施“Y”形培养,实现学业、就业、创业三业同行,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
2.组织构建:由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牵手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德康集团等8 家企业,巴中小河职业中学、宣汉昆池职业中学等12 所中职学校构建。
1.遴选优秀企业、中职学校,奠定三主体育实践坚实基础。一是遴选涉农企业。确定具有校企融合意愿、校企合作能力、企业发展实力、企业技术先进性等企业作为遴选的合作企业,形成企业遴选规范;二是遴选中职学校。开展遴选中职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水平、开展校企融合积极性等调研,形成中职学校遴选条件;三是具有畜牧兽医专业的高职院校调研。
2.建成中高企三主体四川现代畜牧业产教联盟。依托中国农业产教联盟、四川省农业产教联盟,在宜宾市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将遴选企业、遴选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组织在一起,建成四川省涉农专业中高企三主体一体化育人的“四川省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联盟”。按照企业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养要求,研究制定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重排、教学内容重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就业与创业制度安排等;设置中高职衔接机构,制定中高职课程衔接、中高职贯通培养等事宜。
3.强力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建设。一是将企业招工前置到中职学校招生环节,企业在中职选拔优秀生源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探索建立“中职招生+企业招工+高职衔接”招生招工选拔机制。二是探索中职学校招生考试办法,企业与学校组成面试小组,通过多样化考核方式,选择适合进入职业技术技能发展通道的优秀学生。三是探索中职学生衔接进入高职学习的选拔方式。企业与学校组成单独招生面试小组,通过专业课多样化考核方式,实现单项评价与综合考评相结合,组建现代学徒制班级、订单培养班级等。
4.积极开展“学业+就业+创业”“三业同行”的创新育人模式。对选拔学生,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人才培养标准、通过考核评价在企业完成学业;同时依据岗位职业标准进行两年专业技术技能、岗位专业素质培养,按照企业规定直接定职定级,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个别学生有创业要求者,依据企业“公司+基地”合作模式,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带动产业发展。
5.积极开展“三业互融、四双融合”专业人才模式培养。一是按照“学生→学徒→员工”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融合,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融合,学生学业与企业事业融合,构建“三业互融”专业建设新模式。二是以企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双融合,教师结构双融合,学生角色双融合,学生证书双融合的“四双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形成富有特色的“三业互融、四双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在教学过程中践行六个对接: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四是在教学管理上,采取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在学校教学期间,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师傅为辅;在企业教学期间,以企业师傅为主、学校教师为辅。五是质量监控与评价;六是校合作共建教学运行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教学质量。七是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共同开发多媒体课件、教材、工单、视频和动画等优质教学资源,分专业构建出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编成相应的教学标准规范,建成教学资源库。八是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机制。校企共同开展“一考双控三有”人才培养质量内部评价体系建设。
1.实施校企融合育人体制机制。借助目前我们与德康集团、巨星集团、正邦集团、中化农业集团等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培养形成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体制建设,加入中职学校和更多致力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企业,形成中、高、企三主体育人产教联盟,建设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和建设长效合作制度。以产教联盟为依托,建设组织机构、建立运行模式和融合育人运行机制,开展人才培养。
2.实施校企融合三主体育人,实施中高职贯通育人。将校企双主体育人延伸形成校企融合三主体育人,即高职院校将合作育人企业的合作延伸到中职学校,育人企业将招生招工延伸到中职教育。即模式为“3+3+企业”。企业为中职教育提供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平台,切实解决中职学校实践教学基本条件不足的现状。通过三主体育人,推进和完善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深入推进专业、课程和教学等方面的全面相互衔接,畅通中高职衔接渠道,提高贯通培养质量。同时依据合作企业产业特点,开展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技术技能需求。
3.搭建就业平台,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中高企三主体育人产教联盟既是教育教学平台,更是就业平台。通过平台建设,一部分学生通过中高职贯通育人机制升学到高职学校接受提升教育,另一部分同学成为企业技术工人直接就业,满足了企业技术人员补充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2017 级现代学徒制毕业学生24 名,2019 年成功竞聘主管的就有11 人。
4.服务产业能力提升,形成产教融合新局面。通过高职院校带动和企业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平台教师专业技能强、合作企业多等优势,大力开展以政策咨询、产业规划、技术指导、教育培训、志愿服务等为重点的帮扶活动。涉农专业产教联盟建设,可以进一步增强服务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能力。
5.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构建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平台。一是开展了实践教学项目建设。按照现代学徒制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科学合理的提炼岗位核心技能,设置、开发专业实践课程项目,编写高质量的培训教材,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制定实践项目考核标准、考核方法。二是完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以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践教学项目为依据,对现有的实验实训室和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完善改造,通过融入企业文化,加强职业氛围营造,创造更加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练就职业素质。三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成本分摊机制,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进行人才培养,为此在合作企业进行“厂中校”建设,同时校企合作共同研制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编写实习指导书,参考企业员工在岗标准制定实习考核标准,确保现代学徒制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学徒)能根据培养计划完成上岗实习培训,提升其技术技能水平。四是实践教学网络直播平台建设。通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养殖场与教室”、“师傅与学生”的双向零距离实时网络教学互动,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将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现场通过网络视频呈现给学生(学徒),打破兼职教师必须到校上课的固有模式,解决校外专兼职教师上课受到的时间与空间的难题,也使得学生(学徒)能零距离接触真实生产案例,解决教学资源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