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资源融入中学生德育工作研究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上犹县思源实验学校,江西 赣州 341200)

对于中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解的苏区资源的应用优势。结合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重要精神去进行音乐课程教学,了解中学生在德育课程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做出发扬的地方。加强苏区资源融入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苏区资源概述

苏区资源即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创造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新型资源。这可以被我们用来作出开发建议,进行音乐教学。这里所讲究的某些革命精神是指这一时期将爱国主义作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苏区资源的适时融入能够充分的反映出这些精神的革命内涵。例如此时出现的一些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文学作品等都是苏区资源的重要代表,其实这也是红色资源的历史再现。

二、苏区资源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实践路径

(一)科学选择曲目,适时融入苏区资源

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合理的选择红歌曲目,以此来丰富红歌教学内容。适时的融入某些苏区资源,使得学生能够在红歌演唱过程中不自觉的感受到苏区精神。在中学课程教学领域内,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关注红歌的引入时间。毕竟大多数时候学生所学习的歌曲还是仅限于课堂上的歌曲,加之某些红歌曲目内容是不适合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这还会影响到中学音乐的红歌教学。选择一些艺术性较强的红歌歌曲,结合某些历史故事、歌曲去对学生进行表决。例如在教学《我的祖国》这一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先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上世纪无数共产党员为中国解放洒热血、抛头颅的故事。将相应的历史背景应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历史演变过程。在苏区资源的融入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都被教师吸引住了。教师可将红歌曲目与学生的年龄实际结合起来,用《我的祖国》这一首歌曲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被《我的祖国》深深的吸引,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在中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科学选择红歌曲目。适时融入某些苏区资源。做好德育教育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做好实际结合,进行苏区资源融入

在中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某些红歌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在红歌演唱过程中真正感受到红歌强大的生命力以及冲击力。这也是激发学生探索热情,帮助学生感受红歌深刻意味的重要方案。教师在教学时应通过苏区资源引入,由红歌教学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启迪。在引入苏区资源时,将学生的学习实际与课程教学模式结合起来,进而推动红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此,教师在选择红歌曲目时也必须摆脱传统的经典曲目选取模式。在对红歌内容做出考量的同时,尽量的结合学生容易感兴趣的一些红歌曲目,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红歌曲目的学习过程中。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科学的选择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红歌曲目。例如这时张杰的《我的青春在飞腾》就是引入苏区资源教学的重要曲目,在《我的青春在飞腾》这一首歌曲播放完毕之后,学生对于青春的认知会变得更加完全,这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红歌学习的积极性。接着教师可以继续引入著名红歌《好日子》,让学生联想一下《我的青春在飞腾》与《好日子》这两首歌曲的异同点。在联系生活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苏区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红歌的积极性,强化德育教育功能。

(三)增加红歌实践机会,做好苏区资源融入

就目前学校的教学状况来看,学校所能够提供给学生的课外实践机会并不是太多。但是红歌的演唱过程却又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红歌类型做出认知,只有学生搞懂红歌演唱诀窍,加强实践活动参与,学生才能够真正完成自我德育精神的升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苏区资源融入,适当的进行一些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从目前的学校建设状况来看,很多学校已经开始自我教学方向的改革。特别是对于一些身处革命区的学校来讲,它们也着重于革命爱国理念、校本课程开发。例如江西井冈山某中学就已开始了红歌发展建设,这不仅提高了中学生对于红歌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完成了学生红歌精神的启发。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增加红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到苏区资源背后所融入的苏区精神。感受革命精神的熏陶,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发展意义。

结语

苏区资源融入课程教学已迫在眉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理解到苏区资源与中学生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红歌教学理论,让学生能够在学好红歌的同时理解到红歌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加强苏区资源与现实生活联系、增加红歌学习实践机会、注重红歌曲目的有效选择。以苏区资源去增强学生的精神境界,完成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