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教育方法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辽宁省丹东市辽东学院医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一、实践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意义

(一)提高护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以及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日常的授课中,同学们只是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仅停留在感性的认识层面上,各种操作他们只是凭想象空间理解,缺少动手和实践的机会。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操作,使他们能够更加直观的认识并掌握相关知识,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采取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情景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增加护理学生的就业机会

如今,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实践能力在就业中显得至关重要。护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中,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各种就业单位招聘护理人员时,他们首先关注的是应聘者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奠定基础。此外,在实践中,学生与学校、社会密切地联系起来,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交机会,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适应社会生活,在了解社会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就业机会,为就业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开辟了就业途径。

(三)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在不断的实践中,还可以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进社会,了解社情民意,从实践中了解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看法,对护理人员的期望。在不断的实践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利于落实人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勇于奉献、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从各方面提高他们的能力,有利于他们的综合发展。

二、创新护理实践教学中创新性教育策略

(一)明确实践教学指导思想

实践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因此,要在创新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实践目标、教育制度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过程及运行机制。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构建课程教学体系,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指导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建设严格的考核、评价以及监控系统,完善各个环节以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各医学高校要正确地把握医学教育体系,明确学校的基本特征,根据社会的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在新指导思想下,建立高素质的护理教学师资团队,要求护理教师夯实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并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

(二)制定合理的护理实践教学方案

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教师的指导及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对护理实践学习的宏观调控,在制定详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上去执行各种教学计划,并且要对教学指导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提高实践教学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同时,要制定一定的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内容以及难度梯度,推动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不仅可以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而且增加了必要的监督力度。制定护理实践教学的指导方案,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其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实现能力从量到质的发展。

(三)监管护理实践教学全过程

在实践教学中,各医学高校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管理及监督,尤其注重对护理实践教学全过程的监管,落实到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学生进入实践学习中,要组织他们学习了解医疗形势,了解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具备人道主义精神,注意各种注意事项,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中也要安排经验丰富、优秀的教师向学生介绍实践方法及技巧,并且要为他们考虑周到,合理地安排实践,避免时间冲突。整个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实践的质量,要严格的规范并监督各个环节,注重细节,加强考核,以考促学,以考促练。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全监管,不仅是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同时也在考核教师的业务能力。创新实践教学,建立全方位的监管制度,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实践教学在高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以及教师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方法的作用,在护理教学中不断优化创新该教学方法,利用实践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