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生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吉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江西 吉安 343000)

不管是先天性耳聋还是后天早期意外造成的耳聋,由于听力障碍的影响,聋生其受教育和发展的条件相对限制,在日常生活中与外界进行交流沟通的方式主要依靠手语和书面语。因此,在聋校中进行语文教学是一项比较特殊且艰巨的工作,但是,就目前的聋校教育现状来看,绝大部分的聋生在经过长达十年的时间进行语文学习,有的甚至更长时间,但在应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需要时,尤其是与人沟通其效果依旧不太明显,甚至有些令人感到沮丧,这种现状不容乐观。为了切实提高聋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现状调查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聋生的特点,从聋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聋生现实所需求的语文运用能力真正考虑,改进传统聋校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学生人格,建立起对人生的自信心,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从而提升聋校语文教学水平。因此,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现实化是下一步需要加强的环节,不能光是纸上谈兵,要让生活与课堂相结合。

一、聋校语文教学现存问题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我们要考虑到聋生的生理特性,聋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聋校不能只是像教普通学生那样进行传统式教学,一板一眼。传统类的教育文章发表的太多,不够贴合实际生活,只是理论上的说教,提倡的做法大多脱离了聋生们所能理解的范围,以及能够接触到的现实生活,有点显得“不食人间烟火”。[1]同时,教材内容的设计不够贴近现实情况,并没有根据现实需要进行编排整理,偏重于语法、段落及中心思想的理解,有些“居庙堂之高”的感觉。然后,就是应用的问题,实现聋生语文生活化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与健听人进行正常沟通,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其中能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那就是书面语的应用,书面语的应用中包含两种技能的培养,一种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另一种就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两方面的加强才能使聋生书面语的应用能力提高。因此,聋生的语文教学内容应该要面向于生活,给聋生在学习上带来更好的体验。

二、创造改善条件

如何创作一个有利于聋生学习的环境,是作为一名聋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考虑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聋生教师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以及结合聋生特别的思维方式,就要先明白聋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较长地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并且,聋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在其思维发展整个历程中占优势。制定一个贴近聋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方案,将知识与趣味性相结合,进行因人制宜的教学,这样一来,可提高聋生们的投入热情,把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向以书本去中心化转变,把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的生活,更加的接地气、进民生。与此同时,以此种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目前,聋校的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差别较大,不太能够直接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所以不易理解和把握,因此,面对这类问题,应当解决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干货知识”,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好知识的力量,使源于生活的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最后,创造语文知识应用环境,利用校内的硬件设施作为教学道具,在学校各处贴上标签或者标语,营造书面语应用环境,强化学习效果,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语文中的文字表达形式,发挥出文字的符号的无声特点,使此处“无声胜有声”。

三、改善现状策略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

我们创造好适合聋生的学习环境,就要将语文教学真正的落实到生活化上。根据感官的补偿性,聋生听觉上的缺陷可以用视觉去弥补,多鼓励和启发聋生利用其视觉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用视觉去强化感官上的刺激,可以用看无声电影的心态去用心体会,结合教材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实现与已有经验进行有机对接,使原有语言知识得到巩固,新学的语文知识趋向于生活化,经验化。[2]

(二)加强书面语的应用

要想提高书面语的应用问题,就需要解决阅读教学问题,以及书面语的表达能力。在聋生阅读教学方面,要结合聋生的生活经验,方便聋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于理解,尽量让学习贴近于生活,使学生在文字中能够精确的把握内容所传达的信息。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文字与鲜活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以达到聋生准确理解文字含义的目的。再者是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聋生语文生活化是为了实现与外界更好的沟通,沟通就需要“你来我往”,领会了对方的意思,就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信息相互传递的准确性很重要,要实现聋生与健听人的良好沟通,那么提升聋生的书面表达是关键。教师要紧密联系聋生自身生活理解句子,根据个人需求表达写句子,通过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化相对接,联系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生活学习语文,抓住每个可以进行教学的生活化场景,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使书面语生活化,实现聋生与健听人的良好交流。

(三)引入微课堂

微课引入到普通学校教学中,已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微课在聋校的引入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项目。对于聋校教师而言,这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拿来主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更是一种补充,以更强的画面视觉冲击刺激这聋生们的视觉。而在聋校中,虽然微课的研究与应用还正处在初级阶段,但是,以微课在普通学校取得的效果来看,未必他山之石不可攻玉,微课可以把聋生难以理解消化的知识点制作成小视频,并运用科技手段来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并能够进行自主选择,查缺补漏。[3]

四、结语

由此可见,生理上的缺陷导致了聋生的学习困难,但是,作为聋校的教师,应根据聋哑学生的特点,本着“以人为本”教育价值理念,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手段。通过硬件条件的改善,以及微课的引入,使得聋校语文教学更加灵活生动,让语文生活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帮助聋生有效地形成语言能力,以阳光心态拥抱生活,以促进聋哑学生更好地成长。